您好,欢迎来到德德沐农业文库共享网 (下载更清晰,上传赚农币,请收藏本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文章 > 《土壤学》(第二版)考题及答案
《土壤学》(第二版)考题及答案
编辑:樊祥 类别:农业书籍 浏览量:6349 发布日期:2023-10-08

《土壤学》(第二版)考题及答案
土壤学.png

书籍全称:土壤学(第二版)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简介:土壤学是以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基础学科之一。

详细介绍:土壤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生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内容涉及面广。本书把有关土壤物理性质与过程、土壤化学性质与化学过程、土壤生物化学以及养分循环等内容集中在一起讲解,主要讲解基本性质与过程,而将其中相关的应用部分归纳为土壤改良和肥力综合调控一章,这样避免了内容的相互重复,使内容更简洁、更系统。在内容安排上突出了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重点阐述土壤性质的基本理论,论述土壤水、肥、气、热各因素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壤地理方面简要地介绍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分类以及我国的主要土类的特性;在土壤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突出对土壤质量内容的阐述,并介绍了我国的土壤退化状况与主要的土壤退化形式,最后简要介绍了农田土壤、园艺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城市土壤的特性及利用管理,从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针对我国的土壤资源状况,指出了进行土壤教学和宣传的必要性。

答题赢农币.png

查看答案请进入微信小程序查看!

一、 单选题

1.    地球表层系统分为五个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和( )

A.    土壤圈  B.动物圈  C.植物圈  D.生态圈

2.    ( )圈被视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和富有生命力的圈层。

A.    生物  B大气  C水  D土壤

3.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低等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 )

A.    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耗者  D吸收者

4.    德国化学家( )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

A.    李比希  B琼斯  C道尔森  D威廉斯

5.    土壤三相关系是指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的( )

A.    质量关系  B重量关系  C数量关系  D位置关系

6.    土壤固相部分是土壤的骨架,一般称为( )

A.    土壤基质  B土壤溶液  C土壤核心  D土壤颗粒

7.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土壤密度比较( )

A不变  B高  C低  D土壤密度不因有机质含量而改变

8.    土壤容重单位容积的原状土壤的( )

A总体重量  B湿状重量  C干重重量  D颗粒重量

9.    下面属于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的是( )

A空隙状况  B松紧状况  C孔隙度  D含水量

10.  土壤孔隙度随着土壤容重的减小而( )

A.    减小  B不变  C可大可小  D增大

11.  一般来说,土壤质地越粗,容重越( ),总孔隙度( )

A.    大,小  B小,大  C大,不变  D不变,大

12.  土壤的质量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 )的比值

A.    湿土质量  B干土质量  C土壤容积  D土壤饱和度

13.  土壤中水的容积与( )之比,称之为土壤饱和度

A.    总孔隙容积  B.总体积  C总质量  D.总容积

14.  按土壤颗粒大小和其特性将土壤颗粒分为若干组,称为( )

A.    土壤粒径  B.土壤粒级  C.土壤大小  D.土壤特性

15.  ( )是指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矿物

A.    次生矿物  B.原生矿物  C.再生矿物  D.盐生矿物

16.  通常情况下,土壤颗粒越粗,土壤中的二氧化硅越( ),氧化钾越( )

A.    少,多  B.多,多  C.少,少  D.多,少

17.  一般土壤中,黏粒颗粒(A),比表面积( )

A.    小,大  B.小,小  C.大,小  D大,大

18.  土壤质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壤的( )对土壤颗粒组成状况进行的类别划分。

A.    颗粒组成  B.粒级组成  C容积比  D.孔隙度

19.  土壤颗粒通过不同的堆积方式相互黏结而形成( )

A.    土壤构型  B土壤质地  C.土壤结构  D.土壤骨架

20.  一般来说,(A)是符合农业生产上要求的良好土壤结构体。

A.    团粒结构体  B.柱状结构体  C.块状结构体  D片状结构体

21.  (B)是指经水侵后不立即散开,保持其结构体形态不破碎的土壤结构体。

A.    力稳性团聚体  B.水稳性团聚体  C.结构稳定性团聚体  D.生物稳定性团聚体  

22.  .( )是指能容纳水分和空气的空间,是土壤中物质和能量储存和交换的场所。

A.土壤孔隙  B.土壤空气  D.土壤颗粒  D.土壤单粒

23.  ( )是指主要充满空气的孔隙

A.    毛管孔隙  B.通气孔隙  C.非活性孔隙  D.活性孔隙

24.  土壤的相对含水量是指土壤质量含水量占( )的比例。

A.    土壤水  B.容积含水量  C.田间持水量  D.土壤储水量

25.  土壤水的范德华力又称为土壤水的(B)

A.    毛管力  B.吸附力  C.水势力  D.分散力

26.  由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壤水势称之为( )

A.    压力势  B.重力势  C.溶质势  D.基质势

27.  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称为( )

A.    土壤水吸力  B.土壤水重力  C.土壤水势力  D.土壤水压力

28.  土壤饱和导水率反映了土壤的(B)

A.    渗透性能  B.饱和渗透性能  C.土壤水通量  D.饱和流

29.  当植物根系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 )

A.    萎蔫值  B.临界值  C.萎蔫系数  D.最大持水量

30.  土壤有效水最大含量,是指(A)与萎蔫系数的差值

A.    田间持水量  B.有效水量  C.毛管水  D.吸附水

31.  土壤质地由砂变黏,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会随之( )

A.    减小  B增高  C.不变  D不确定

32.  土壤含水量增多时,土壤空气含量会(C)

A.    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确定

33.  土壤热特性是反映土壤(A)的物理参数

A.    传输热量能力  B.传输水分能力  C.传输养分能力  D.松散程度

34.  土壤具有对所吸收热量传导到邻近土层的性质,称为( )

A.    土壤热容量  B.土壤热扩散性  C.土壤热通量  D.土壤导热性

35.  一般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增加时,土壤的热导率会( )

A.    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36.  一般情况下,质地越粗的土壤,其导热率会越( )

A小  B不变  C.大  D不确定

37.  土壤热容量随着土壤密度和含水量的增加而(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38.  (A)是反映土壤热能状态的变量

A土壤温度  B.土壤湿度  C土壤密度  D土壤松紧度

39.  土壤在一定含水量下,使土壤颗粒黏着外物表面的力称为( )

A土壤吸附力  B.土壤黏着力  C.土壤粘结力  D.土壤凝聚力

40.  腐殖质含量的增加会(A)黏土的粘结性

A.    减弱  B增强  C.不影响  D.不确定

41.  土壤在外力作用下成型,当外力去除后依然能保持其形态的性质称为( )

A土壤粘结性  B.土壤粘结力  C.土壤吸附性  D.土壤塑性

42.  黏质土壤在吸水时总容积增大的现象称为(A)

A.    土壤膨胀  B.土壤收缩  C.残余收缩  D.孔隙膨胀

43.  一般黏质土壤的含水量越低,其抗压强度就( )

A.    越小  B不变  C越大  D.不确定

44.  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的( )

A.    盐基饱和度  B.阳离子交换量  C.盐离子交换量  D.阳离子饱和度

45.  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有( )

A.    玉米  B.小麦  C.茶树  D.苹果树

46.(A)是指离子与土壤固相表面形成化学键而被固定在胶体表面的吸附作用。

   A专性吸附  B.表面络合  C.物理吸附  D.交换吸附

46.  我国土壤的盐基饱和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向南逐渐(D)

A.    增大  B不变  C不确定  D 降低

47.  通常,在土壤中,价数越高的阳离子,其交换能力越( )

A强  B弱  C不变  D.可能强也可能弱

48.  下面几种土壤胶体中,阳离子交换量最高的是( )

A.    高岭石  B.蒙脱石  C.腐殖质  D.伊利石

49.  土壤固相表面基团与溶液中离子或分子形成的络合物,一般称为( )

A表面络合物  B.内圈络合物  C外圈络合物  D.内部络合物

50.  土壤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时,土壤呈( )

A.    碱性  B酸性  C中性  D酸或碱

51.  土壤酸性是氢离子和(C)共同作用的结果

A铁离子  B氢氧根离子  C铝离子  D钙离子

52.  (D)指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

A.    潜性酸  B.强性酸  C.弱性酸  D.活性酸

53.  通常用(A)可以指示土壤中潜性酸和活性酸的总量

A.    水解性酸量  B.解离性酸量  C.交换性酸量  D.吸附性酸量

54.  (B)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驱动者,是土壤肥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动力。

   A土壤水分  B.土壤生物  C.土壤养分  D.土壤基质

55.  古菌又称为古细菌,属于( )

 A真核生物  B.原核生物  C单细胞生物  D.微生物

56.  在土壤中,通常弗兰克氏菌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它属于( )

A.       放线菌  B.古菌  C.真菌  D.细菌

57.  在土壤中,变形虫属于(A)

A.       原生动物  B.后生动物  C.次生动物  D.有益动物

58.  存活的植物根系显著影响的土壤区域称为( )

A.       根周  B.根际  C.根系  D根冠

59.  土壤中,从植物根系细胞中主动扩散出来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称为( )

A.       分泌物  B.黏胶质  C.渗出物  D.细胞脱落物

60.  种植豌豆,玉米这类植物的土壤中,大于9.5mm的团聚体明显( )

A.       减少  B.增多  C.不变  D.不确定

61.  在土壤中,(B)是一类可以催化氢的转移或电子传递的酶。

A.       水解酶  B.氧化还原酶  C.转移酶  C.分解酶

62.  自由态的土壤酶通常游离在土壤溶液中较少,占( ),活性大。

   A.9~10%  B.6~7%  C.3~4%  D.0~1%

63.  (B)是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本质和最终反映。

A.       土壤生物的结构多样性  B.土壤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C.土壤生物的功能多样性  D.土壤生物的分布多样性

64.  群体水平生理图谱也称为( )

A.       SPF1  B.SPF2  C.ECO  D.BLOLOG

65.  一般土壤有机质的含碳量在( )

   A.30~40%  B.40~50%  C.55~60%  D.70~80%

66.  在土壤中,腐殖质部分通常占有机质的( )

   A.60~80%  B.30~40%  C.40~50%  D.50~60%

67.  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所表现出的酸度称为土壤( )

A.       活性酸  B.潜性酸  C.交换性酸  D.水解性酸

68.  生物小循环是指营养元素在生物体和(B)之间的交换

A.       水分  B.土壤  C.微生物  D.植物

69.  土壤中供应氧气不充足时,土壤中的硝态氮易发生( )

A.       硝化作用  B.反硝化作用  C.氨化作用  D.激发作用

70.  把养分的有效性和化学联系起来,即用化学位来衡量养分的浓度,称为( )

A.     养分位  B.养分平衡  C.养分熟化  D.养分失效

71.  通常土壤沙化是指因为风力的侵蚀,土壤质地变(B)

A.       细  B.粗  C.软  D.硬

72.  把土壤数量减少并且质量降低称为(c)

A.       土壤沙化  B.土壤侵蚀  C.土壤退化  D.土壤盐渍化

73.  易溶性盐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者过程,称为( )

A.       土壤沙化  B.土壤侵蚀  C.土壤退化  D.土壤盐渍化

74.  土壤中放线菌通常最适宜的PH略微偏( )一些

A.       碱性  B.酸性  C.中性  D.可酸可碱

75.  (A)是土壤的本质特征。

A.       肥力特征  B.保水特征  C.供养特征  D.保肥特征

76.  (B)是地球上永恒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场所。

A. 岩石圈  B.土壤圈  C.水圈  D.大气圈

77.  矿化过程中最先产生的无机氮,一般是以( )为主

A.       氨  B.硝酸盐  C.铵盐   D.无机盐

78.  土壤中氨,酰胺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称为( )

A.       反硝化作用  B.矿化作用  C.硝化作用  D.自养作用

79.  土壤中一些厌氧菌在氧气不足时,将硝酸根还原为氮气等气态氮素的过程称为(A)

   A.反硝化作用  B.矿化作用  C.硝化作用  D.自养作用

80. 自然环境中氮素进入生命圈的唯一途径是(D)

   A.降水  B.雷电  C.施肥  D.生物固氮

81. 土壤氮素会以各种方式损失,其中,硝酸根离子随水流动,从上层土壤流至下层土壤中进入地下水的过程称为( )

A.硝态氮淋失  B.径流损失  C.氨挥发损失  D.反硝化损失

82. 总体来说,我国自北到南或自西到东,土壤中磷素呈( )趋势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83. 一般土壤中有机态磷可以占到全磷含量的( )

A10~20%  B20~30%  C30~40%  D20~80%

84. 土壤中能为植物所利用的磷称为( )

A土壤无效磷  B土壤有效磷  C.土壤无机态磷  D土壤有机态磷

85. 土壤PH大于6时,土壤中的硫大部分以( )的形态存在

A.   水溶性硫酸盐  B.吸附态硫酸盐  C.闭合态硫酸盐  D.难溶性硫酸盐

86. 下面容易与土壤磷素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是( )

A.H+  B.AL3+  C.NH3+  D.K+

87. 我国自南向北土壤含钾量是逐渐(B)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87. 一般土壤中,钾元素的含量会( )氮和磷

A. 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确定

88. 一般质地偏黏重的土壤全钾量通常( )质地轻的土壤的全钾量。

A. 低于B.高于  C.不确定  D.等于

89. 存在于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层间和颗粒边缘上的钾称为( )

A. 水溶性钾  B.交换性钾  C.非交换性钾   D.矿物钾

90. 土壤中,微生物可以通过(D)根际PH,而促进云母层间的钾释放。

A.   增高  B.保持  C.增高或降低  D.降低

91. 在2∶1型矿物中,四面体电荷越多,固钾能力越( )

A大  B小  C不变  D不确定

92. 一般把植物体中含量低于(B)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A 0.05%  B 0.01%  C 0.03%  D 0.02%

93. 土壤中的钙,镁主要以(B)存在。

A有机态  B无机态  C结合态  D离子态

94. 酸性会增加铁元素的溶解度,因此,缺铁通常发生在( )土壤上。

A碱性  B酸性  C中性  D不确定

95. 下列均为原生矿物的是(D)

A高岭石,长石  B伊利石,高岭石  C伊利石,云母  D云母,长石

96. 下列组合中均为次生矿物的为(A)

A 高岭石,蒙脱石  B高岭石,云母  C云母,伊利石  D云母,长石

97. 由各种先成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 )

A 岩浆岩  B沉积岩  C石灰岩  D变质岩

98. 地表岩石矿物因为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称为地表岩石矿物的(A)

A物理风化作用  B化学风化作用  C生物风化作用  D氧化作用

99. 下列属于物理风化作用的为(B)

A 水解作用  B热力作用  C水合作用  D溶解作用

100. 通常情况下,根际微生物要(A)非根际的微生物。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确定

102. 我国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的土壤主要退化形式是(A)

A水土流失  B沙漠化  C化学退化  D肥力减退

103. 因风蚀,土壤细颗粒物质丧失或外来砂砾覆盖原有土壤表层,造成土壤质地变粗的过程称为( )

A 土壤退化  B土壤盐渍化  C土壤侵蚀  D土壤沙化

104. 土壤侵蚀分为很多类型的侵蚀,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称为( )

A重力侵蚀  B风力侵蚀  C冻融侵蚀  D水力侵蚀

105. 土壤中碱化度超过(C)时,称该土壤为碱土。

A 5%  B10%  C15%  D20%

106. 盐渍土中的盐分主要来源于(C)

A雨水  B肥料  C地下水  D动植物尸体

107. 为了改善盐渍土,在盐渍化较为严重的土壤上,可以选择种植( )

A紫穗槐  B蚕豆  C豌豆  D紫云英

108. 土壤酸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吸收了一定数量的(B)

A. OH+  B.H+  C.NO3-   D.K+

109. 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A)

A9%  B15%  C20%  D25%

110. 土壤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的粘结力(B),比黏粒的粘结力( )

A小,大  B大,小  C小,小  D大,大

111. (A)创立了土壤发生学说。

A 道库恰耶夫  B法鲁  C李比希  D威廉斯

112. 在土壤调查中,“3S”技术除了GPS,GIS 以外,还包括( )

A. GWS   B. IS    C. TS   D.RS

113. 所有土壤,其土壤容重必然(A)土壤颗粒密度。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不确定

114. 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分数,称为土壤的( )

A体积含水量  B质量含水量  C饱和含水量  D容积含水量

115. 土壤中,毛管力的大小与毛管孔径成( )

A反比  B正比  C不成比  D根据土壤质地而改变

116. 石英的热导率比较高,因此,在黏土矿物中,石英所占的比例越高,土壤的热导率就会越( )

A小  B大  C不变  D可能大也可能小

117. 离子与土壤固相表面形成化学键而被固定在胶体表面的吸附作用称为土壤的( )

A 阴离子吸附作用  B阳离子吸附作用  C专性吸附作用  D化学吸附作用

118. 菌丝体穿过细胞壁进入根细胞内部进行生长的一类菌根称之为( )

A内生菌根  B外生菌根  C表皮菌根  D分解菌根

 

二.多项选择题

1. 土壤具有( )等特点。

A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B是多孔多相系统  C具有垂直分层性  D是生物生存的唯一保证

2. 下列对于土壤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圈具有记忆功能  B土壤圈具有时空特征  C土壤圈具有再生特性  D土壤圈是地球上永恒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场所。

3. 土壤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于土壤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B土壤资源可以随意破坏  C土壤资源质量具有可变性  D土壤资源数量具有有限性

4. 土壤的三相主要是指( )

A固相  B气相  C液相  D热相

5. 下列属于土壤原生矿物的是( )

A石英  B高岭石  C云母  D蒙脱石

6. 土壤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别,下列(AB)是按照土壤的粒级而分类的。

A砂粒  B黏粒  C黑土  D红土

7. 土壤机械组成分析的方法包括( )

A密度计法  B三分法  C吸管法  D激光粒度分析法

8. 团粒结构体是农业生产上公认的最好的土壤结构体,除团粒结构体外,还有( )

A片状结构体  B块状结构体  C核状结构体  D柱状结构体

9. 土壤的团粒结构体具有( )等特点。

A一定的大小和形状  B较高的稳定性  C粗细搭配合理  D养分保持持久

10. 土壤团聚体包括(BCD)

A化学稳定性团聚体  B水稳性团聚体  C力稳性团聚体  D生物稳定性团聚体

11. 土壤孔隙是土壤气体及养分运转的重要途径,土壤孔隙的类型主要包括( )

A水分孔隙  B非活性孔隙  C毛管孔隙  D通气孔隙

12. (ABCD)都可以影响土壤孔隙的状况。

A土壤质地  B土壤结构  C有机质含量  D土壤耕作和土层深度

13. 土壤含水量是反映土壤质地,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主要有( )

A 质量法  B.中子法  C.TDR法  D.TDT

14. 土壤水势包括若干的分势,例如有( )

A基质势  B压力势  C溶质势  D蒸腾势

15. 土壤中存在3种类型的水分运动,其中( )属于土壤液态水运动。

A饱和水流  B非饱和水流  C水汽移动  D蒸腾移动

16. 土壤内部的水汽运动的形式主要有( )

A水势移动   B水汽凝结  C土面蒸发  D水汽扩散

17. 土壤通气特性常用的描述方式包括(ABC)

A土壤气体中氧气和其他气体的含量和组成比例  B土壤充气孔隙度  C氧化还原电位  D土壤质地

18. 土壤热特性是反映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土壤热特性主要包括( )

A土壤热导率  B热容量  C热扩散率  D保热值

19. 下列对于北半球的南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坡为阴坡  B南坡为阳坡  C太阳光的入射角小  D太阳光的入射角大

20. 下列对于黏质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黏质土壤粘结力大,耕作困难  B黏质土壤通气性差  C黏质土壤通常排水不畅  D黏质土壤孔隙大

21. 土壤黏着力和粘结力是反映土壤理化性状重要特性,其受到( )的影响

A土壤质地  B土壤腐殖质含量  C土壤含水量  D土壤结构

22. 一般来讲,在土壤中,(ABCD)是影响土壤膨胀和收缩的关键因素

A黏粒种类  B黏粒含量  C土壤有机质含量  D交换性阳离子含量

23. 土壤胶体一般分为(BCD)三类

A化学胶体  B无机胶体  C有机胶体  D有机无机复合体

24. 有机胶体与无机胶体通过( )等作用联结在一起的复合体称为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A表面分子缩聚  B阳离子桥接  C氢键  D化学键

25.  土壤的吸附作用可以分为( )

A物理吸附  B专性吸附  C交换吸附  D负吸附

26. 土壤生物包括(ABC)

A微生物  B动物  C植物根系  D水分

27. 下列属于土壤微生物的有( )

A菌根  B细菌  C放线菌  D病毒

28. 下列土壤中常见的动物中,其中属于原生动物的是( )

A变形虫  B纤毛虫  C螨虫  D蚯蚓

29. 根系分泌物一般可以被分为( )

A渗出物  B分泌物  C黏胶质  D细胞脱落物

30. 根系分泌物会影响土壤的各种理化性状,如( )

A土壤团聚体的大小  B土壤PH  C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D土壤吸附性能

31. 土壤酶有多种存在状态,主要的三种存在状态为( )

A自由态  B吸附态  C结合态  D固定态

32. 土壤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ABCD)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结构多样性  D功能多样性

33. 下列属于土壤氮素转化的过程的是( )

A矿化作用  B硝化作用  C反硝化作用  D铵离子的矿物固定

34. 通常把(BCD)称为肥料三要素

A氢  B氮  C磷  D钾

35. 下面属于反硝化作用中会用到的酶有( )

A氨单加氧酶  B硝酸还原酶  C亚硝酸还原酶  D氧化氮还原酶

36. 反硝化作用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包括( )

A造成氮肥损失  B引发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消除硝酸根

37. 下列植物,可以进行生物固氮的有(ABC)

A大豆  B蚕豆  C三叶草  D玉米

38. 土壤中的氮素会以各种方式流失,(ABCD)是氮素流失的方式

A反硝化损失  B氨挥发损失  C硝态氮淋失  D径流损失

39. 菌根的生成可以显著促进植物对于磷素的吸收,下列关于菌根对吸收磷素的帮助,正确的是( )

A增大根系的吸收面积  B分泌物增加磷素的溶解  C一些菌根对磷素有亲和力  D任何菌根都可以增强对于磷素的吸收

40. 下列对于土壤中的硫元素,描述错误的是(AB)

A硫是作物的营养元素,所以硫素越多越好  B所有的土壤都含有足够的硫素供应植物生长C土壤中硫主要以无机态和有机态两种形式存在  D硫素增加会降低土壤PH

41. 土壤中的磷素的特点包括(ABC)

A容易与钙镁等离子发生反应  B没有明显的气体状态  C磷素没有化合价的改变  D磷素有化合价的改变

42. 土壤中的硫素过多时,会造成流失或挥发,污染环境,如( )

A酸雨  B破坏臭氧  C温室效应  D阳伞效应

43. 钾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元素,下列哪些会影响土壤中的钾素含量( )

A母质  B风化及土壤形成条件  C质地  D耕作及施肥措施

44. 根据土壤钾的活动性,土壤中的钾素可以分为( )

A水溶性钾  B交换性钾  C非交换性钾  D结构钾

45. 土壤中常见的沉积岩有(ABC)

A页岩  B泥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46. 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演变成为土壤母质,岩石的风化作用主要包括(ACD)

A物理风化  B沉积风化  C化学风化  D生物风化

47. 岩石的物理风化作用包括多种形式,下列属于物理风化作用的是( )

A水解作用  B热力作用  C冰劈作用  D盐崩作用

48. (ABCD)会影响土壤的形成

A母质  B气候  C生物  D时间

49. 土壤不仅会提供养分,还会传播病害,可以从( )几个方面防治。

A农业防治  B物理防治  C化学防治  D生物防治

50.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ABC)

A施用有机肥  B种植绿肥  C秸秆还田  D施用化学肥料

51. 下列关于平衡施肥,错误的是(AB)

A氮磷钾是作物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应尽可能多施  B施肥不必关注土壤本身质地  C平衡施肥需从土壤和植物角度综合考虑  D平衡施肥应尽可能做到少投多产

52. 精准农业是现在快速发展的农业,其特点包括( )

A合理施肥,增收减投  B节约水资源  C省事省工  D保证农产品质量


网站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的资讯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德德沐农业”的立场或观点。出于为网友提供更多资讯为目的,本网站所发布的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及图片内容若涉及到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德德沐农业”取得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联系方式:发送邮箱到dedemu@139.com邮箱或与网站客服联系。

相关推荐

悬赏问答

标题:

类别:

问题描述:

图片上传:

选择图片

悬赏农币数:

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
0.1639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