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德沐农业文库共享网 (下载更清晰,上传赚农币,请收藏本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文章 > 微生物学教程考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考题及答案
编辑:胡国良 类别:农业书籍 浏览量:3454 发布日期:2023-04-29

微生物学教程考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jpg

书籍全称:《微生物学教程》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简介:全书以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特性和进化分类五大生物学规律为主线,从细胞、分子和群体水平上,分10章全面、系统地讲清概念、阐明规律、充实知识、联系实际。

 详细介绍:绪论:微生物与人类、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二章: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第九章:传染与免疫;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答题赢农币.png

请进入微信小程序查看答案!

单项选择题:

1.荷兰的列文虎克最早观察到细菌的年代是(  )

A.15世纪; B.16世纪;C.17世纪; D.18世纪。

2.被誉为“细菌学奠基人”的微生物学家是(  )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C.科赫; D.伊凡诺夫斯基。

3.德国医生Domagk等发现的“百浪多息”,主要用于治疗(  )

A.梅毒螺旋体病; B. 细菌性传染病;C.霉菌性传染病; D.病毒性传染病。

4.在微生物学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寻找重要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生在(  )

A.初创期; B.奠基期;C.发展期; D.成熟期。

5.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接种牛痘苗以预防天花并取得成功的人是( )

A.Jenner; B. Berring;C.Ehrlich; D.Lister。

6.在应用了以下某微生物作为遗传规律的研究对象后,很快就开创了生化遗传学,并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学说,这种微生物就是:( )

A.脉孢菌; B. E.coli;C.T系噬菌体; D.酵母。

7. 法国人Calmette因从中国的小曲中分离到一株糖化力糖强的微生物,故发明了称作"阿米露法'”的酒精发酵,这种微生物就是:( )

A.红曲霉; B.黄 曲霉;C.毛霉; D.黑根霉。

8.大规模液体深层通气搅拌培养技术的成功是由于以下有一种发酵的推动,即: 

A.谷氨酸; B.单细胞蛋白;C.青霉素; D.酶制剂。

9.测量病毒大小用的纳米(nm) 单位,其长度为:( )

A.10 -6m; B.10 - 8m;C.10-9m; D.10 -10m。

10.细菌的核质体数目与种类也有关系,少数种的细胞内可含:  ( )

A.8- 10个; B.20 - 25个;C.40 - 50个; D.100个。

11."下列哪类细菌形成的菌落十分光滑、并呈透明蛋清状、形态较大。答: (  )

A.产芽孢; B.球状;C.具鞭毛; D.具荚膜。

12.大肠杆菌个体的平均大小约为: 答: (  )

A.0.5x2.0um; B.0.5x2.0mm;C.0.5x 2.0nm; D.5x2um。

13.诺卡氏菌的菌丝体一般能产生横隔膜,但多数是:

A.无气生菌丝; B.有气生菌丝;C.无基内菌丝; D.有繁殖菌丝。 答: (  )

14.主要由节肢动物如虱、蜱、螨等进行传播的原核微生物是: 答: ( )

A.衣原体; B.支原体;C.立克次氏体,D.螺旋体。

15..蓝细菌的“色素天线”是指:答: ( )

A.藻青素和藻红素; B.β胡萝卜素;C.叶绿素a; D.氧化胡萝卜素。

16.细菌芽孢萌发的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答: (  )

A.活化、出芽和生长; B.活化、 出芽和繁殖;C.生长、繁殖和出芽; D.活化、 出芽和繁殖。

17.气生菌丝特化成多种形态的子实体,如青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子实体是( )

A.分生孢子头B.孢子囊C.节孢子D.分生孢子盘

18.霉菌菌丝直径-般为3 ~ 10μm,比放线菌菌丝约粗( )

A.5倍; B.10倍; C.1倍; D.20倍。

19.在干热情况下,脉胞菌("红色面包霉")分生孢子能耐的温度是(  )。

A.105°C; B.110°C;C.130°C; D.150°C。

20.假酵母是指( c)

A.产假菌丝的酵母菌;B.不产生菌丝的酵母菌;

C.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 D. 具有有性繁殖的酵母菌。

21.酿酒酵母营养体是(  )

A.单倍体; B.二倍体; C 单倍体和二倍体同在; D.多倍体。

22.在霉菌菌丝顶端区,细胞壁内层和外层的成分分别是(  )。

A.几丁质层、蛋白质层,B.几丁质层、 葡聚糖层;

C.蛋白质层、葡聚糖层; D.蛋白质层、 几丁质层。

23.青霉菌的主要形态特征是( )

A.菌丝无隔,产孢囊孢子; B.菌丝有隔, 产孢囊孢子;

C.菌丝无隔,产分生孢子,D.菌丝有隔, 产分生孢子。

24.酵母菌细胞内可用作基因工程载体的部分是(  )

A.细胞核; B.色素体;C.2um质粒; D.F因子。

25.毛霉的主要特征是( )

A.菌丝无隔,产孢囊孢子; B.菌丝有隔, 产孢囊孢子;

C.菌丝无隔,产分生孢子; D.菌丝有隔, 产分生孢子。

26.观察未经染色的酵母细胞细胞核的存在,可以用(a)

A.相差显微镜; B.暗视野显微镜; C.油镜; D.电镜。

27.下列哪一类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答: ( d)

A.腺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C.流感病毒;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8.有3类病毒的病毒粒子中携带着核酸复制所需要的酶,它们是:(a)

A.+RNA病毒、- RNA病毒、逆转录病毒;

B.+RNA病毒、 - RNA病毒、+DNA病毒;

C.+RNA病毒、- RNA病毒、+RNA病毒;

D.:RNA病毒、 - RNA病毒、+DNA病毒。

29.溶源性细菌在其染色体组上整合有:答: ( a)

A.温和噬菌体DNA; B.烈性噬菌体DNA;

C.烈性噬菌体粒子; D.温和噬菌体粒子。

30.具有分段基因组的病毒是:答:( )

A.+RNA病毒; B. - RNA病毒;

C.+RNA病毒; D.RNA病毒。

31.. E.co/ik12 (入) 对下列一类噬菌体产生免疫性,它是  答: ( )

A.所有噬菌体; B.噬菌体及其同源噬菌体;

C.除入噬菌体以外的所有噬菌体; D.所有dsDNA噬菌体。

32.所谓温和噬菌体,几种正确的说法是: 答: (  )

A.只能进行裂解周期; B.只能进行溶源周期;

C.既能进行溶源周期又能进行裂解周期; D.不能裂解寄主细胞。

33.目前已知病毒5种核酸类型是:答: ( )

A.+DNA、+DNA、 +RNA、+RNA、- RNA;

B.+DNA、+DNA、- DNA、:RNA、+ RNA;

C.+DNA、+DNA、- DNA、+RNA、- RNA;

D.+DNA、- DNA、+RNA、 +RNA、 - RNA。

34.病毒粒子中的一种结构是来自寄主细胞膜的,它是: 答: ( a)

A.包膜; B.刺突;C.衣壳; D.核心。

35.类病毒是一-类 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它只含有: 答: ( )

A.单链环状RNA分子; B.双链线状RNA分子;

C.单链环状DNA分子; D.双链线状DNA分子。

36.T4噬菌体进行次早期转录时利用的一种RNA聚合酶是:( )

A.细菌原有的RNA聚合酶; B.新合成T4的RNA聚合酶;

C.更改后的细菌RNA聚合酶; D.新合成的T4或更改后细菌RNA聚合酶。

37.在下列各种病毒中病毒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答: (  )

A.牛痘苗病毒; B.柑桔衰退病毒;C.烟草坏死病毒; D.大肠杆菌f1噬菌体。

38.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子的五邻体位于:答: (  )

A.12个顶角上;B.20个面上;C.30条棱.上;D.分别位于12个顶角上、20个面上、 30条棱上。

39.脊椎动物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紧接着发生的步骤是:答: (  )

A.都脱去全部衣壳,并释放出游离核酸;B.部分脱壳;C.少数病毒部分脱壳;

D.同一病毒有时脱去全部衣壳,有时部分脱壳。

40.逆转录酶不具有下列哪一种酶的酶活性:答:( )

A.RNaseH酶; B.以RNA为模板的DNA聚合酶;

C.以RNA为模板的RNA聚合酶; D.以DNA为模板的DNA聚合酶。

41.多数病毒粒子的直径在:答: (  )

A.1nm上下; B.10nm上下;C.100nm上下; D.1μm上下。

42.通过溶源转变溶源性细菌所获得的新的遗传性状是来自:答: (  )

A.细菌的基因; B. 前噬菌体基因;C.重组噬菌体所携带的外源基因; D.重组质粒的基因。

43.一步生长曲线主要可分:答:(  )

A.隐晦期、裂解期、平稳期; B.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

C.延迟期、裂解期、平稳期; D.胞内积累期、裂解期、平稳期。

44.烟草花叶病毒粒子所含有的核酸是: 答: (  )

A. tRNA; B.+RNA;c. -RNA; D.+DNA。

45.白喉棒杆菌当其染色体DNA整合了β噬菌体的核酸以后,就能合成白喉毒素,成为有毒菌株,此种现象称为: 答: ( )

A.转化; B.转导;C.转染; D.溶源转变。

46.朊病毒的主要特征是:(a)

A.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 B.只有dsRNA, 没有蛋白质外壳;

C.只有ssRNA,没有蛋白质外壳; D.只有DNA,没有蛋白质外壳。

47.参与微生物基团移位运输方式的体系是:答: (  )

A.Hpr; B.酶1;C.酶2; D.Hpr+酶1+酶2

48.微生物细胞吸收糖、核苷酸、脂肪酸和腺嘌呤等物质,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答: (  )

A.主动运输; B.促进扩散;C.基团移位; D.单纯扩散。

49.在鉴别性EMB培养基上,在反射光下大肠杆菌菌落呈现的颜色是:答: (  )

A.棕色; B.粉红色;C.绿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D.无色。

50.培养放线菌的高E氏-号培养基和培养真菌的察氏培养基属于下列培养基中的:答: (  )

A.    天然培养基; B.组合培养基;C.半组合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51.微生物细胞吸收无机离子、有机离子、乳糖、蜜二糖或葡萄糖,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答: (  )

A.基团移位; B.单纯扩散;C.主动运输; D.促进扩散。

52.根据培养基上呈现菌落颜色的不同而能鉴别大肠杆菌和肠杆菌属几种细菌的培养基是

答: ( d)

A.Ashby无氮培养基; B.Martin培养基;C.高氏- -号培养基; D.EMB培养基。

53.为避免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产物而造成培养基pH值的变化,可采用的调节方法是:答: (  )

A.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或不溶性CaCO3。

B.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高于或低于最适pH值;

C.在配制培养基时降低或提高碳、氮源用量;改变碳氮比。

D.在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和通气量。

54.微生物细胞吸收O2、 CO2、 乙醇和少数氨基酸分子,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答:( )

A.促进扩散; B.单纯扩散;C.主动运输; D.基团移位。

55.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促进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最主要的差异在于:答: (b)

A.营养物质在运输前后均发生分子结构变化,促进扩散变化小,主动运输变化大。

B.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溶质运输方向由稀至浓;促进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溶质运输方

C.主动运输由膜内外营养物质的浓度差驱动;促进扩散可逆浓度梯度运送营养物质。

D.热稳定性可溶蛋白不参与促进扩散,而参与主动运输。

56.在下列细菌中基团移位运输方式研究得较多的是:答: ( )

A.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 B.棒杆菌和芽孢杆菌;

C.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D.乳链球菌和黄单胞菌。

57.生活在低营养环境下的微生物欲获得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和一些糖类等浓缩形式的营养物,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答: (  )

A.主动运输; B.基团移位;C.单纯扩散; D.促进扩散。

58.在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弗兰克氏放线菌的营养菌丝末端,可膨大成为一个具有固氮功能的结构,称为(c)。

A.球囊; B.球胞; C.泡囊; D. 胞粒。

59.在分支代谢途径中,每一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按一定百分率单独抑制共同途径中第一个酶的反馈抑制作用,称为(c )

A.协同反馈抑制; B.合作反馈抑制; C. 累积反馈抑制; D.顺序反馈抑制。

60.在四条产能代谢途径中,有两条途径可形成NADPH+H+,它们是( c) 。

A.EMP+EDB.EMP+TCAC.HMP+EDD.HMP+TCA

61.氧化乙酸脱硫单胞菌所进行的无氧呼吸属于(  ) 。

A.硝酸盐呼吸; B.硫酸盐呼吸; C.硫呼吸; D. 碳酸盐呼吸。

62.FAD是一类辅基,它的名称是( ) 。

A.黄素蛋白; B.铁硫蛋白; C.视紫红质; D.辅酶11。

63.在以下4属微生物中,进行好氧、光能自养的自生固氮菌是(  ) 。

A.红螺菌; B.红假单胞菌; C.念珠蓝菌; D.着色菌。

64.据估计,每一大肠杆菌细胞中约含有2500种蛋白,其中用于催化正常新陈代谢反应的酶约有( )

A.500种; B.1000种; C.1500种; D.2000种。

65.对TCA循环来说,在下列几种名称中,错误的叫法是(  ) 。

A.三羧酸循环; B.丙酮酸循环; C.Krebs循环; D.柠檬酸循环。

66.在Calvin循环中的第一个关键酶是(d )。

A.3 -磷酸甘油酸激酶; B.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磷酸核酮糖激酶; D. 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

67.V.P试验的依据来自  (c)

A.同型乳酸发酵; B.丙酸发酵; C.2, 3-丁二醇发酵; D.异型乳酸发酵。

68.酶活性的调节属于酶分子水平上的代谢调节,它包括酶活性的  ( )

A.激活; B.抑制; C.阻遏; D. 激活和抑制。

69.由EMP途径出发的六条发酵途径,其共同的最初中间代谢物是(  ) 。

A.葡萄糖; B.3 -磷酸甘油酸; 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D. 丙酮酸。

70..为了比较各种表面消毒剂的相对杀菌强度,通常采用检测指标是:答: (  )

A.检查死细胞数; B.检查残存活细胞数;

C.石炭酸系数; D.经消毒剂处理后再培养生长出的细胞数。

71..青霉素的抑菌机制在于:答: (  )

A.引起细菌细胞壁降解; B.阻止肽聚糖二糖单位合成;

C.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 D.破坏Park核苷酸的形成。

72..对金属制品和玻璃器皿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答: (a )

A.干热灭菌; B.灼烧;C.消毒剂浸泡; D.紫外线照射。

73..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是: 答: (  )

A.四环素; B.放线菌素D;C.万古毒素; D.短杆菌肽。

74..利福霉素的抑菌机制在于:答: (  )

A.影响细胞质膜功能; B.阻止细菌RNA合成;C.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 D.阻止DNA合成。

75.牛奶、啤酒、果酒和酱酒的消毒一般采用;答: ( )

A.巴氏消毒法; B.间歇灭菌法;C.常规加压法; D.连续加压灭菌法。

76..磺胺类药物抑菌的机制在于:答: ( )

A.与细菌细胞内的PABA进行竞争性拮抗作用,合成无功能叶酸,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B.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碍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C.改变细菌四氢叶酸辅酶的催化性质;

D.破坏细菌细胞质膜的完整性。

77. 卡那霉素抑菌的机制在于:答: (  )

A.破坏细胞壁合成; B. 影响细胞质膜的功能;C.干扰DNA合成; D. 抑制蛋白质合成。

78..对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答: ( )

A.常规加压灭菌法B.巴氏消毒法;C.干热灭菌法D.加消毒剂。

79..嗜盐菌的细胞膜是由红色区和紫色区组成,其中红色区含有类胡萝卜素,主要作用是:答: ( )

A.氧化磷酸化; B.光合磷酸化;C.保护细胞免受光化学损伤; D.氧化磷酸化和保护细胞免受光化学损伤。

80.嗜热菌细胞膜中含有较多的 答: (c)

A.不饱和脂肪酸; B.Ca2+和Mg2+C.饱和脂肪酸; D.PO2

81.利用选择培养基的原理,用富集培养法富集醋酸菌时须添加的营养物是:答: ( c)

A.葡萄糖; B.淀粉;C.乙醇; D.乙酸。

82.在铁的循环中,把氧化产生的Fe (OH)分泌到细胞外并沉积在鞘套上的微生物是:答:(a)

A.纤发细菌; B.氧化亚铁硫杆菌 ;C.氧化硫硫杆菌; D.球衣细菌。

83.生物转盘上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随着在处理槽中位置不同而改变,接近出水口的盘片上以()为主。答: (d)

A.细菌、放线菌; B.菌胶团、 丝状细菌;C.新生菌胶团; D.原生动物。

84..为治疗由于正常菌群失调而引起的腹泻症,常宜应用:答: (  )

A.广谱抗生素; B.针对G 菌的抗生素;C.口服某些活微生物制剂; D.一段时间内饥饿。

85.BOD和COD都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其单位是:

A.g/L; B.μg/L;C.mg/L;D.mg/mL。答: (  )

86.若要众牛奶中富集乳酸菌,应在含酵母膏、KH2PO4、 MgSO47H20及水的培养基中添加的营养物是:答: (c)

A.乳酸; B.乳酸钠;C.葡萄糖; D.乙醇。

87.悉生动物是指已人为接种上( ) 的无菌动物或无菌植物。答: (  )

A.正常菌群; B.某种致病菌;C.某种或数种已知的纯种微生物; D.特殊的非致病菌。

88.嗜冷菌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的答  ( )

A.不饱和脂肪酸; B.Ca2+和Mg2+;C.饱和脂肪酸; D.P043-

网站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的资讯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德德沐农业”的立场或观点。出于为网友提供更多资讯为目的,本网站所发布的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及图片内容若涉及到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德德沐农业”取得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联系方式:发送邮箱到dedemu@139.com邮箱或与网站客服联系。

相关推荐

悬赏问答

标题:

类别:

问题描述:

图片上传:

选择图片

悬赏农币数:

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
0.1482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