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三种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农业生物学分类法
农药之所以对有害生物具有防治效果,除了一些特异性杀虫剂外,基本都是由于药剂对生物体具有直接的毒杀作用或致毒效应。这种致毒作用的强弱常以毒力或药效作为评价。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的结果。
关于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天然产物源杀虫剂、以天然抗菌活性物质为先导化合物创制新型杀菌剂、利用组合化学理论通过组装多种活性基团开发出特高效杀菌剂、以重要杀菌剂已知作用靶标功能的调控或相关因子作为新靶标创制杀菌剂、基于已知作用靶标研发广谱高效新型杀菌剂、改良己商品化的杀菌剂、除草剂、加工剂型及施药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并传导到作用部位是其杀死植物的第一步。如果除草剂不能被植物吸收,或吸收后不能被传导到作用部位,就不能发挥除草活性。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及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方式因施用方法及除草剂本身的特性不同而异。掌握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特性有助于正确使用除草剂,提高除草效果。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科学。植物化学保护学与农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在农药的发展史上,有一些重要的人和事是值得我们提及的。在与农作物病虫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和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通过对杂草种子库动态的研究,亦可以阐明某些理论问题,如杂草群落结构的本质,杂草群落的稳定性、顶极杂草群落的概念和认识、杂草群落的演替、杂草发生的根源等。
抗药性杂草治理中,首先需要检测和鉴定杂草的抗药性状况。掌握抗药性杂草的检测鉴定技术十分必要。以下简略介绍相关方法。
除草剂田间试验的目的有多种。经过室内和温室生物测定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新除草剂,在商品化之前,还必须进行大量的田间试验,明确其适用作物、杀草谱、有效剂量、使用方法,这类型试验属于开发性田间试验。为了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登记证,还必须进行登记性试验。为了在不同地区推广,还需在不同地区进行适应性试验。下面以登记性试验为例来介绍田间药效试验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植物病原真菌孢子的萌发试验在植物病害的防治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孢子萌发的方式是某些真菌鉴定的依据,研究病原真菌的生活史及环境与发病的关系、进行药效测定,以及在人工接种之前检查孢子的存活力等都需借助于孢子萌发试验。
由于真菌生殖机制的差异,相同的环境因素如营养条件、温度、光照、pH和通气情况等,对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有不同的影响。有利于生殖的条件往往不利于生长;适应生长的环境条件往往比生殖条件更广泛。Hawker1966年根据环境对真菌繁殖的影响提出了5点规则:①菌丝生长的最适环境条件对其无性繁殖可能是最适的,但对其有性生殖一般不适合。②任何特殊的允许形成孢子的条件范围都比允许菌丝生长的范围窄,适合有性生殖的条件范围比无性生殖的也要窄。③孢子形成,特别是有性生殖,在营养要求方面比菌丝生长的要求严格。④利于启动生殖的条件对于随后生殖体的发育和成熟并非同样有利。⑤因为营养生长、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所需的条件不同,因而从理论上讲,通过恰当地调整环境条件来控制生长类型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