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侵植物是指非在原生态系统进化出来的,而是由于人为的因素被引人新生态环境,能在其中自然延续其种群(建立自然种群),对新生态环境或其中的物种构成一定的威胁的植物。由于外来入侵植物的潜在危害性,也可以称之为外来杂草。外来杂草已经在中国造成一些危害。
对杂草进行分类是识别的基础,而杂草的识别又是杂草的生物、生态学研究,特别是防除和控制的重要基础。
农田杂草群落是在一定环境因素 的综合影响下,构成一定的杂草种群的有机组合。这种在特定环境条件不重复出现的杂草种群组合,就是杂草群落(weed community)。 杂草群落的形成、结构、组成、分布,直接受农田生态环境因子的制约和影响。研究其内在关系,是杂草群落生态的主要内容,也为杂草的生态防除提供理论依据。
农药施用方法是指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所采用的各种施药技术措施。按农药的剂型和施用方式可分为喷雾法、喷粉法、施粒法、熏烟法、烟雾法、毒饵法等。由于耕作制度的演变、农药新剂型、新药械的不断出现,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施药技术还在继续发展和提高。
农药剂型加工最主要的目的是赋形,即农药原药经加工后便于流通和使用,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应用技术对农药分散体系的要求。除此之外,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加强,降低使用毒性、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生物活性也成为农药剂型加工的主要原则。 一种农药可加工成何种剂型,首先取决于农药原药的理化性质,尤其是在水中及有机油剂中的溶解性和物理状态,还应取决于化学稳定性以及使用上的必要性、安全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因此一种农药虽可加工成很多剂型,但在实际应用中,其加工的剂型往往是有限的。
农药助剂是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过程中添加的、用于改善药剂理化性质的辅助成分,又称为农药辅助剂。助剂本身基本无生物活性,但影响制剂稳定性、使用性能和防治效果。农药品种繁多,理化性质各异,剂型加工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需要的助剂种类也不同。
农药施于农作物后,如果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药害,轻者减产,重者可使作物死亡。但也有一些药剂,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除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外,还有刺激作物生长的良好作用。
园地的选择应以园地评价为依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以充分发挥果树树种及品种的生产潜力,最终达到优质、丰产增收的目的。
果树病虫害的危害, 不仅影响果树的产量和果品的品质, 还会缩短结果年限、影响果树的寿命。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在果树栽培养护期间提供各种农业防治措施,不仅可以防治果树病害,也可以对预防虫害的发生起到很好的作用。
冬季修剪是果树周年管理的关键技术环节。果树四季均可修剪,但主要是冬季修剪。冬季修剪也称休眠期修剪,该时期修剪对树体养分损失较少,并且容易观察果树的结构以及修剪后果树的反应,是主要的修剪时期。选择果树落叶后到第二年发芽之前进行修剪,可明确主枝和侧枝的关系,控制果树的长势,协调好光照与营养生长、生殖生长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