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德沐农业文库共享网 (下载更清晰,上传赚农币,请收藏本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文章 > 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
编辑:萧子芥 类别:植保基础 浏览量:822 发布日期:2024-05-23

根据我国农业农村部在3月7日发布的《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将在西南、华南、江南偏重至大发生,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 西北、华北等晚播夏玉米区偏重发生。这种原产于美洲热带至亚热带的迁飞性害虫到底是如何成为中国玉米上的重要害虫,它有怎样的特征,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本文将从扩散历史,生理与生活史,防治方法等几个方面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扩散历史

       2016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西非,随后在撒哈拉以南地区迅速发展;至2018年五月份,草地贪夜蛾进入印度,在南亚和东南亚扩张后于2018年从缅甸边境进入我国;2019年1月发现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云南省江城县,一月至三月,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多地蔓延为害,于四月份相继侵入广西、广东、贵州、湖南、海南,5月份快速扩散至福建、湖北、浙江、四川、江西、重庆、河南等地。2019年十月,草地贪夜蛾已入侵我国26个省份,并完成了定殖,后续的虫情爆发不再需要依靠外来的虫源补充。2020年起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同年,农业农村部出台对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预案。

草地贪夜蛾1.png

小小的一只草地贪夜蛾是如何能够漂洋过海,从遥远的美洲大陆来到中国的土地上扎根为害的呢?这主要是因为草地贪夜蛾本身所具有的迁飞习性,所谓迁飞,指的是草地贪夜蛾会进行远距离的飞行,在不同的地区产卵繁殖。如2019年,我国虫情扩展主要来自缅甸等境外虫源以及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虫源的自行迁飞、或随春季与夏季盛行偏南风或西南季风,向东和北迁飞至黄淮海等我国玉米主产区。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地区与草地贪夜蛾的发源地美国处于同一纬度,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类似,且草地贪夜蛾最喜食玉米,经过植保人员调查,我国受草地贪夜蛾危害最严重的作物恰好正是玉米。因此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广泛分布,我国大部地区为草地贪夜蛾适生区,对我国玉米生产造成了直接威胁。

草地贪夜蛾2.png

二、生理与生活史

      草地贪夜蛾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灰翅夜蛾属 (Spodoptera)。草地贪夜蛾寄主植物高达 353 种,包括禾本科的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甘蔗以及棉花、甜菜、甘蓝、甜椒、马铃薯、番茄、向日葵、香蕉等多种作物。草地贪夜蛾由于偏好寄主不同而逐渐分化形成了玉米型(主要取食玉米、棉花和高粱)和水稻型(主要取食水稻和杂草),二者在形态学无显著差异,但表现一定的生殖隔离,如性信息素差异、杂交子代生存力降低等。

草地贪夜蛾作为全变态昆虫,一生需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幼虫分为六个龄期。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各个形态的特征

卵期:草地贪夜蛾产卵形式为块状, 产在玉米叶片正面或背面靠近主叶脉区域。初产卵块呈淡绿色,逐渐变褐,即将孵化时成灰黑色,卵壳透明或米白色,可见内部幼虫。卵块表面覆盖雌虫腹部鳞毛。 卵块大小不一,一般有88~320 粒卵,平均单块卵粒数155 粒;卵粒直径约为 0.4 mm,高约为 0.3 mm,底部扁平,呈圆顶形,卵粒表面具放射状花纹,并有一定光泽。

草地贪夜蛾3.png 

幼虫:草地贪夜蛾幼虫共有6个龄期,这里着重介绍施药重点时期的1龄和2龄幼虫。

1 龄幼虫:初孵幼虫灰色,头部有光泽,体长约 1 mm。 头壳褐色,宽约 0.3~0.4 mm,体表具附着黑色刚毛的小黑点。背线、亚背线与气门线不明显,前胸盾形骨片黑色, 中胸节与后胸节背面小黑点成 1 排。 腹节第 8 腹节背面小黑点成正方形,其他各腹节背面小黑点成梯形, 无足腹节腹面均具有 1 排小黑点。胸足黑色,腹足灰色,1~4 腹足趾钩数一般为5~6 个,臀板灰色。幼虫孵化后吃掉卵壳,随吐丝下垂分散取食玉米幼嫩部位。随着幼虫取食,体长逐渐增加至 2.5 mm 左右。体色随取食寄主植物的不同组织而变化。 如取食喇叭口期玉米的 1 龄幼虫为淡黄色或黄绿色。此时无自残习性,可聚集为害。

2 龄幼虫:体长 3~6 mm,头壳褐色或黑色,“Y”纹不明显,宽约 0.5 mm。 背线、亚背线与气门线明显,均为白色;腹部气门线与气门上线多有红褐色斑纹,7~9 腹节较深。 第 1 腹节气门上方和后方均有1 小黑点。 上方小黑点较大,且周围有红褐色斑纹。随体长增加,前胸盾形骨片与头分离,第一胸节侧面靠近头壳有 3 个纵向排列的气门, 后侧有 3 个小黑点,无刚毛。 胸足黑色,腹足基部为灰色,1~4 腹足趾钩 8~10 个,臀板灰黑色。 幼虫有吐丝习性,自相残杀习性不明显。

草地贪夜蛾4.png

后续龄期幼虫体色逐渐由绿转变为棕褐色,并出现幼虫间自相残杀的情况。

蛹期:被蛹体长 15~17 mm,宽 4.5 mm,化蛹初期体淡绿色, 逐渐变为红棕色至黑褐色。 第 2~7腹节气门呈椭圆形,开口向后方,围气门片黑色,第8 腹节两侧气门闭合。 第 4~6 腹节可自由活动,后缘颜色较深,具磨砂状刻点。腹部末节具两根臀棘,臀棘基部较粗,分别向外侧延伸呈“八”字形,臀棘端部无倒钩或弯曲。

草地贪夜蛾5.png

成虫:草地贪夜蛾成虫的雌雄之间差异较大

雄虫翅展32~40 mm,头、胸、腹灰褐色。 前翅狭长,灰褐色,夹杂白色、黄褐色与黑色斑纹。环形纹、肾形纹明显,环形纹黄褐色,边缘内侧较浅,外侧为黑色至黑褐色, 环形纹上方有 1 黑褐色至黑色斑纹;肾形纹颜色灰褐色,前后各有 1 黄褐色斑点,后侧斑点较大,左右两侧均有一白斑,左侧白斑可与环形纹相连,渐变为黄褐色。前翅顶角处有一较大白色斑纹,为典型特征。

雌虫翅展32~40 mm,头、胸、腹、前翅均为灰褐色。前翅狭长。环形纹、肾形纹明显,环形纹内侧为灰褐色,边缘为黄褐色;肾形纹灰褐色夹杂黑色和白色鳞片,边缘为黄褐色,不连续;肾形纹与环形纹有 1 条白色线相连,外缘线、亚缘线、中横线、内横线明显。

草地贪夜蛾7.png

三、防治方法:

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迁飞能力,因此,防治中需要注意虫情的动态和来源。草地贪夜蛾飞行活动多是在作物冠层以上的空中进行。与诱捕其他害虫时灯光发射到作物冠层高度不同,草地贪夜蛾的灯诱装备要把灯光发射到作物冠层以上的空中。通过成虫性诱和灯诱的方法可以对田间种群发生进行短期预测,生产上依据短期预测结果及时启动田间实际发生情况的调查工作,并基于调查数据指导防控实践。

田间应急防控工作可采用灯光诱杀、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嗜好作物诱杀防治等手段。灯光诱杀成虫可降低产卵量,1头雌虫的产卵量大约500~1000粒,杀死1头未产卵的成虫,相当于保护了667m2的作物。

如果田间作物上的种群数量显著超过防治指标,就要尽快喷施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或乙基多杀菌素等高效化学农药。可使用25g/L溴氰菊酯乳油40g/亩;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0 g/亩;50g/L虱螨脲乳油60 g/亩;5% 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5 g/亩;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g/亩。为延缓草地贪夜蛾的抗性发展,不要连续施用相同杀虫机制的化学农药。其他农药使用推荐剂量可参考来自全国农技中心的推荐用药及用量(见下表)。

草地贪夜蛾6.png

生物防治方面,Bt和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优点,但防效较低、速效性差,适用于种群密度低或者高湿等利于疾病流行的环境。由于入侵定殖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型,其主要选择玉米产卵,可在小麦等其他作物田的周边种植玉米诱集带吸引成虫产卵,然后喷施化学农药集中消灭。

参考文献:

[1] 赵胜园, 罗倩明, 孙小旭, 等. 草地贪夜蛾与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比较[J]. 中国植保导刊, 2019, 39(5): 26–35.

[2] 杨帆, 望勇, 蔡定军, 等. 武汉地区草地贪夜蛾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52(5): 146–151.

[3] 吴文岚, 廖思雨, 郑丽霞, 等. 温度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影响[J]. 种子科技, 2024, 42(6): 76-78+118.

[4] 姜玉英, 刘杰, 谢茂昌, 等. 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扩散为害规律观测[J]. 植物保护, 2019, 45(6): 10–19.

[5] 郭井菲, 何康来, 王振营.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J]. 应用昆虫学报, 2019, 56(3): 361–369.

[6] 吴孔明. 中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策略[J]. 植物保护, 2020, 46(2): 1–5.

[7]陈澄宇,赵云霞,唐艺婷,等.7种杀虫剂对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测定[J].现代农药,2022(3):64-68.

网站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的资讯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德德沐农业”的立场或观点。出于为网友提供更多资讯为目的,本网站所发布的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及图片内容若涉及到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德德沐农业”取得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联系方式:发送邮箱到dedemu@139.com邮箱或与网站客服联系。

相关推荐

悬赏问答

标题:

类别:

问题描述:

图片上传:

选择图片

悬赏农币数:

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