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德沐农业文库共享网 (下载更清晰,上传赚农币,请收藏本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文章 > 锈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锈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编辑:新农人小李子 类别:植保基础 浏览量:1002 发布日期:2023-07-18

锈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一、发病机理

锈病是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类转主寄主的绿枝或鳞叶上越冬,次年春季桧柏上形成冬孢子角,遇潮湿等环境萌发产生担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植被上,随着降雨增多,锈病开始发生和流行,危害其他类桧柏类植物,担孢子的传播距离很远,在5km范围内,潜伏期后会出现症状,叶部呈现橙黄色斑块,斑块长出性孢子器,遇潮湿温暖则产生大量性孢子,随后向叶背面延伸,6-8月,性孢子成熟后传播到转主寄主上,每年形成在锈菌是一种真菌,其孢子可以通过空气、水滴、昆虫等途径传播。当孢子附着在植物发病侵染 危害一次。

二、危害症状:

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通常在叶、茎、果等部位产生黄色、橙色、红色、锈色、褐色或黑色的粉黴状疱状突起。在发病初期,通常在叶面或背面出现浅黄色或淡褐色小点,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小点逐渐扩大成病斑,并在病斑中央隆起呈暗褐色,即夏孢子堆。病斑周围常常有一圈透明的或黄绿色的晕圈,这是由于病菌的侵入和扩散导致的。病斑破裂后,会散发出红褐色或橙色的夏孢子粉。如果病情严重,整个叶片会被病斑覆盖,最终导致叶片枯萎脱落,植株死亡。

  锈病1.jpg

 

三、发病原因:

3,1转主宿主提供越冬越夏场所。锈病的发生与越冬寄主植物的数量有关。例如,如果道路绿化、新农村植树造林及田间种植苗木的发展让锈病的越冬寄主桧柏的种植量偏大,就会使锈病初侵染源增加。

3.2气候条件

   越冬、湿度、大风、风向是影响病菌侵染的四大要素。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锈病的发生。例如,在高温多湿、连阴雨、多雾或阳光不足的季节,锈病的发生和传播概率会显著增加。此外,气温的变化也会对锈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例如,气温突然下降或波动较大,可能会引起锈病的爆发。同时,风力、风向也是锈病发生不可或缺的条件。

3.3品种抗性

苦瓜、黄瓜、西瓜、大豆、玉米等的抗性较强,玉米品种连玉16、嘉禧100、汉单777、隆创310、陕科6号等的抗锈病能力强。

3.4田间管理不善:

3.4.1连续重茬:农户为了降低成本,经常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葱、蒜等作物,这会导致土壤中的矿物质含量降低,从而降低作物的抗病害能力。同时,锈菌会在这些作物上越冬,对于来年的种植容易带来锈病。

3.4.2土壤肥力不足:葱、蒜等农作物对于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如果土壤肥力不足,无法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植株就会产生抗逆性,从而无法抵抗锈菌的入侵。

3.4.3土壤排水不良:锈病容易发生在春天和酷夏之后,这是因为这两个时期温度不高、降水较多,有利于锈菌的生长和传播。如果土地不能及时排水,锈病就会滋生。

四、防治措施:

1.抗病品种的选择

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是防治锈病的基本方法之一。不同品种的植物对锈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因此,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能够有效地减少锈病的发生。

2.科学栽培

科学栽培是防治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施肥、控制田间湿度和温度等措施能够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锈病的发生。施足有机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有机肥的施用可以在种植前或种植期间进行。

科学灌溉: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率,避免田间过度湿润,可以降低锈病的发病率。

3.田间清扫

在作物收获后,做好田间清扫工作能够有效地减少锈病的传播。在植物生长期间,及时清除病叶、病枝、病果等病残体,减少锈菌的滋生和传播。

4.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物是防治锈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粉锈宁、羟锈宁、特普唑、立克秀等。在发病初期,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地控制锈病的发展和传播。

5、清理宿主

清除周围寄主和残留。在作物周围清除寄主植物,如杂草、其他作物等,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燃烧杂草:在杂草生长季节,可以将杂草进行燃烧,减少病菌的传播。

6. 轮作和间作: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间作,可以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常见案例:

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分为三种,分别是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条锈病最先开始发病,病菌孢子成行排列,成明显条斑,从三月温度开始回升便可发生,遇潮湿多雨天气,叶片也随之出现症状,叶锈病孢子堆分散或密集分布,条锈病和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秆锈病主要发生在茎秆和叶鞘。小麦抽穗后,如遇高温潮湿环境,秆锈病发生的几率加大,秆锈病是大红斑,且孢子堆较大。三种小麦锈病可使用有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60克/亩、250克/升丙环唑乳油33毫升/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克/亩、30%氟环唑悬浮剂20-25毫升/亩、250克/升戊唑醇水乳剂30毫升/亩等等。

锈病2.jpg

 

玉米锈病:玉米锈病包括普通锈病、南方锈病、热带锈病及秆锈病四种。我国发生的主要为普通锈病和南方锈病,普通锈病发病初期会在叶片上散生淡黄色小点,随后引发表皮凸起,散出夏孢子,后期在病斑上长出黑色凸起,即为冬孢子。南方锈病孢子在叶片稠密着生,金黄色或橙色,呈现疱疹状凸起,破裂后散出夏孢子,严重时,形成夏孢子堆,造成叶片干枯等。两种锈病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10天左右一次。

锈病3.jpg

梨锈病:叶片症状:叶片受害,叶正面形成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后斑点逐渐增大,变为橙黄色病斑,病斑中部慢慢褪色,最后变成绿色,而边缘红色,隆起,呈舌状。新梢症状:新梢发病,病斑与叶片症状相似,但颜色较深,凹陷,病斑初期溢出色泽鲜艳的胶质,最后变成黑褐色。果实症状:果实发病,症状与新梢相似,病部呈黑色,木栓化,龟裂。梨树锈病一般用粉锈宁和氟硅唑咪鲜胺,前者要兑成1500-2000倍液,每10-15天喷一次进行控制。

锈病4.jpg

苹果锈病:影响苹果树的生长,使得病情逐年加重,成为全株永久性病害。主要表现在果实上,果实在着色前,无明显的变化;着色后,果实散生许多近圆形的黄白色斑块,红色品种成熟后,果面散生白斑或呈红、黄色相间的花脸状。择的药剂有: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43%戊唑醇水乳剂或悬浮剂4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500倍液、12.5%腈菌唑水乳剂2000倍液,其中较安全的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喷药后2天病斑不再扩展,边缘颜色开始变浅逐渐变为黄绿色,15天后病斑向叶正面形成厚硬的瘤状突起,突起黄褐色,边缘黄绿色,最后突起变黑褐色。

锈病5.jpg

[1]王文博,张志飞,蔡锡安. 植物锈病及其防治[J]. 湖南农业科学, 2016(06): 90-92.

[2]贺春娟,吕佩珂,高智谋. 植物锈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11): 66-68.

[3]罗振宇,王勇,胡明江. 植物锈病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措施[J]. 江西农业学报, 2015(04): 48-50.

[4]郑海涛,邓渊洋,张鹏九. 植物锈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J]. 植物保护, 2018(05): 66-68.

[5]王瑞霞,张剑锋,李冬梅. 植物锈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植物病理学报, 2019(02): 34-36.

[6]王国平,刘志勇,姜瑞德,et al. 梨锈病的识别与防治[J]. 山东果树,2012(5):55-57.

[7]李晓军,曲健禄,范吉兴,et al. 山东烟台地区苹果锈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 植物保护,2016,42(6):98-101.

[8]彭福田,姜瑞德,张勇,et al. 不同营养水平对富士苹果碳氮代谢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园艺学报,2004,31(5):613-616.

[9]赵师成,林云彪. 浙江中部地区苹果锈病的发生及防治[J]. 中国植保导刊,2014,34(8):29-31.

[10]王向阳,胡钟东,华成英,等. 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J]. 落叶果树,2005,37(1):33-34.

[11]丁晓东,张建光,李晓军,等. 套袋富士苹果锈病的药剂防治试验[J]. 中国果树,2005(1):24-25.

网站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的资讯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德德沐农业”的立场或观点。出于为网友提供更多资讯为目的,本网站所发布的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及图片内容若涉及到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德德沐农业”取得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联系方式:发送邮箱到dedemu@139.com邮箱或与网站客服联系。

相关推荐

悬赏问答

标题:

类别:

问题描述:

图片上传:

选择图片

悬赏农币数:

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
0.1458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