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德沐农业文库共享网 (下载更清晰,上传赚农币,请收藏本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文章 > 柑橘黄龙病
柑橘黄龙病
编辑:萧子芥 类别:水果 浏览量:784 发布日期:2024-05-23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柑橘类作物上的细菌性病害。柑橘黄龙病首次出现于20世纪的中国潮汕地区,目前我国有柑橘栽培的19个省、区已有11个遭受危害,害面积占柑橘总栽培面积的80%以上,产量占总产量的85%左右。2004年左右,柑橘重要出口国巴西和美国也相继报道发现柑橘黄龙病,此病暴发后,美国柑橘面积已由世界第三降至目前第七位,可见柑橘黄龙病的危害程度。另一方面,目前并没有有效治疗柑橘黄龙病染病后果树的方法和药剂,又被称为柑橘上的癌症。因此,如何预防和及时止损就成了治理柑橘黄龙病和避免损失的关键。(萧子芥)

一、病原菌

      目前普遍认为黄龙病病原菌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变形细菌门、根瘤菌科。植物寄主主要是柑橘属及其芸香科柑橘亚科近缘属植物。除柑橘属植物外,枳、金柑、黄皮、九里香、澳指檬、木苹果、酒饼簕等近缘属植物上均有检出黄龙病菌的报道。黄龙病的研究难点在于黄龙病病原无法分离。不能在培养基上人工培养也就难以通过科赫法则确定准确病原,只能经过菟丝子再次传播给长春花、烟草等植物进行研究。后通过电镜等手段才最终确定了柑橘黄龙病的病原。

柑橘黄龙病1.jpg

二、病征病状

柑橘类植物感染黄龙病菌后并不立即显症,存在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品种、树龄、健康状况、种植环境等而异,但相比其他病原体,黄龙病菌的潜伏期较长,症状主要体现在果实和叶片上。

果实的典型症状是着色异常、果小、畸形。染病沙糖橘等宽皮柑橘的果实常表现为果蒂和果肩,周围先褪绿转色,其它部位仍然为青绿色,且因蜡质形成受阻而无光泽。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红鼻子果”或“红肩果”。染病甜橙树的果实常表现为青果,病果的果汁味酸、淡,果实中心柱不正,另外感染黄龙病的柑橘种子质量减轻,多败育且萌发率降低。

柑橘黄龙病2.jpg

叶片的典型症状是黄化、变小。据病程长短,叶片黄化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斑驳型黄化,一种是均匀黄化。染病早期,叶片常显现为斑驳型黄化,待病菌散播到全树后,新梢抽生的叶片一般为均匀黄化。

柑橘黄龙病3.jpg

病根表皮易脱离、腐烂,黄龙病菌优先定殖在根中且分布较为均匀,这也是在黄龙病防治中,仅仅砍除病枝并不能有效控制黄龙病的原因所在。

苗期染病的幼树表现为全株黄化,肥水条件差时最为明显。成年树染病后,常在感染部位出现有斑驳黄化叶的枝梢,此种枝条和附近正常枝梢色差明显,肉眼明确可辨。病树新梢细弱。黄龙病的症状及严重与否依柑橘种类和品种而异,实际生产过程中除了肉眼上的经验判断,必要时还可接触分子生物学手段,快速准确地控制病情发展。

三、侵染途径及致病机制

      柑橘黄龙病本身并不能主动侵染柑橘类植物,而是需要借助一种叫做柑橘木虱的昆虫。柑橘木虱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重要传毒害虫。国内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贵州等柑橘产区。主要为害芸香科植物的新芽嫩梢,成虫分散在叶和嫩芽上吸食,若虫群集在新梢、嫩芽和幼叶上为害,吸食芽梢汁液,被危害的嫩梢、嫩芽萎缩枯干,新叶畸形易脱落,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若虫分泌的白色分泌物洒布枝叶上影响光合作用,并且可以引发煤污病。然而,与其直接取食为害相比,柑橘木虱最大的危害是传播黄龙病病菌,是田间传播柑橘黄龙病的唯一途径。一般情况下,果园黄龙病发病率达5%以上时,在柑橘木虱的传播下,往往在 3~5 年内会迅速蔓延,造成全园果树8~10年内感病毁灭。黄龙病病原体能在木虱体内生活,带菌木虱取食健树时,病原体通过口针进入植株内,在植株内定居、繁殖,受害的植株出现叶片均匀黄化,果实小并畸形,根多腐烂等前文中提到的情况,控制柑橘木虱的发生,是现阶段最为有效的预防柑橘黄龙病的手段。

柑橘黄龙病4.jpg

      黄龙病病原促使树木发病甚至死亡,主要是由于柑橘在受到侵染后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柑橘在黄龙病菌侵染后产生筛管阻塞蛋白进行阻塞防御,同时阻塞了蔗糖等营养分子的运输,导致根系有机营养不足,根系吸收矿质元素能力下降,进而造成植株地上部缺乏部分矿质元素,影响叶绿体光合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病原菌只在韧皮部大量繁殖却同时影响全株的原因。另一方面,蔗糖等运输受阻使光合产物以淀粉形式积累,对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反馈抑制。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树木死亡。

四、     发展诱因

柑橘黄龙病的传播途径为病接穗、病苗以及柑橘木虱。病接穗和病苗的传运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不同时期、不同组织嫁接传病的效率都存在差异。5~7月份嫁接的苗木基本不发病,单芽枝段传病率最高,其次是无芽枝叶碎片可以传病而枝皮的传病率很低甚至不传病。而多芽枝段的传病率又比单芽枝段更高。除柑橘韧皮部外有木质部传播黄龙病菌的报道。

田间发病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寡和重复侵染频率的高低与侵染源密度、带菌木虱密度、木虱活动力、木虱天敌以及气象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黄龙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株、病苗木、带菌木虱和野生寄主病株。传染源存在的情况下黄龙病的流行区和柑橘木虱分布大体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虫口密度与发病多少呈正相关,木虱分布越是密集,发病就越是严重。

柑橘黄龙病5.png

 

五、     防治方法

由于柑橘黄龙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主要以预防带病苗木,及时铲除病原和控制柑橘木虱为主,也就是我国学者林孔湘教授曾提出的控制黄龙病 “三步法”。

(1)预防带病苗木

在果园建立和种植时注意对苗期树木进行严格的检疫和筛选,杜绝带病苗木进入果园的可能,消除初传染源。

(2)及时挖除病株

正如我们前文中提到的,黄龙病病原会迅速入侵根部,仅剪除病枝对防治黄龙病是无效的。由于该病潜伏期较长,染病植株初期不出现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因此,如何及早发现病树就具有挑战性。目前国内外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人工巡查果园,找到疑似病树后取样经实验室检测才能确认。目前,实验室检测黄龙病菌的方法主要是 PCR,田间初检也可以用碘蓝染色法鉴别病树叶片中异常积累的淀粉。病树一旦确认后,就应当立即以予挖除。挖除前要喷药扑杀木虱(具体用药见下文),以防病树上的木虱飞到邻近健康树上。对锯断的病树桩要用大剂量除草剂灌注处理,之后加盖黑色薄膜,防止其再生。

柑橘黄龙病6.jpg

(3)控制木虱

控制柑橘木虱数量也就阻断了柑橘黄龙病的传播途径,因为木虱是柑橘黄龙病传播的主要媒介昆虫,减少木虱数量是防控黄龙病的重要手段。

物理防治方面,木虱具有趋黄性,据此可用黄色粘虫板来捕捉木虱。

柑橘黄龙病7.jpg

目前主要的木虱控制方法是化学防治,列出几种较为有效的药剂选择可供参考。

1、21%噻虫嗪悬浮剂配制为3360-4200倍液,喷雾施药。

2、高效氯氰菊酯/吡丙醚(5%/5%)微乳剂制成1500-2500倍液,喷雾施药。

3、25g/L的联苯菊酯乳油制成800-1200倍液,喷雾施药。

4、啶虫脒/毒死蜱(5%/35%)微乳剂稀释2667-3200倍液,喷雾施药。

5、70%螺虫乙酯的水分散粒剂稀释8000-12000倍,喷雾施药。

德德沐农业:生物防治虽然见效较慢,但也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环境友好性,这里仅做简单介绍。捕食性和寄生性的天敌对柑橘木虱种群的限制作用明显。常见的木虱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和蜘蛛等,可以有效减少木虱数量。亮腹釉小蜂和柑橘木虱跳小蜂是最广为人知的木虱的拟寄生昆虫。另外,还有报道称,如绿僵菌一类的昆虫致病真菌可引起木虱死亡。

柑橘黄龙病8.jpg

参考文献:

[1] 范国成, 刘波, 吴如健, 等. 中国柑橘黄龙病研究30年[J]. 福建农业学报, 2009, 24(2): 183–190.

[2] 邓明学. 以控制木虱为重点的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植物保护, 2006(6): 147–149.

[3] 汪善勤, 肖云丽, 张宏宇. 我国柑橘木虱潜在适生区分布及趋势分析[J].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52(5): 1140–1148.

[4] 代晓彦, 任素丽, 周雅婷, 等. 黄龙病媒介昆虫柑橘木虱生物防治新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 30(3): 414–419.

[5] 阮传清, 陈建利, 刘波, 等. 柑橘木虱主要形态与成虫行为习性观察[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1): 186–190.

[6] 程春振, 曾继吾, 钟云, 等. 柑橘黄龙病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 2013, 40(9): 1656–1668.

[7] 谢钟琛, 李健, 施清, 等. 福建省柑橘黄龙病危害及其流行规律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11): 3888–3897.

[8] 周常勇. 对柑橘黄龙病防控对策的再思考[J]. 植物保护, 2018, 44(5): 30–33.

网站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的资讯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德德沐农业”的立场或观点。出于为网友提供更多资讯为目的,本网站所发布的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及图片内容若涉及到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德德沐农业”取得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联系方式:发送邮箱到dedemu@139.com邮箱或与网站客服联系。

相关推荐

悬赏问答

标题:

类别:

问题描述:

图片上传:

选择图片

悬赏农币数:

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