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的演化发展史是与人类形成和发展史紧密相连的。而杂草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与杂草危害作斗争的历史。
近年来,香樟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多种治疗方案齐下手才能得到好的防治方案
针对天牛类隐蔽性虫害提出的新型防治技术及防治案例
“杂草”作为一个名词,其意思几乎是人人皆知,但要给这类植物下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定义,却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随着人们对杂草的深人观察和研究,对杂草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和了解,一些注重杂草本身特性的概念,被许多学者以不同的方式提出来。从这些概念中可以看出,强调了杂草对人工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及其危害性两个方面。进而,有人总结归纳出杂草具有三性,即杂草的适应性(adaptation)、持续性persistence)和危害性(harmfulness)。
植物病害的标本,是植物病害症状的最直观的实物记载,是识别和描述植物病害症状的基本依据,也是进行植物病理学工作最为直接和基础的试材。对于具体的植物病害的研究,可在田间观察的基础上,在室内作进一步比较鉴定,从而作出准确的诊断、识别和鉴定,这对于掌握病害发生的种类和危害情况,深人研究发生规律,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制定病害防治的综合措施,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是植物病理学教学和研究中的首要工作。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必然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在组织和器官上呈现为肉眼可见到的病状。此外,在病部还可以发现病原物的某些结构或分泌物,称为病征。所以,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两部分。每种病害都有其特定的症状表现,可以作为病害具体描述、命名、识别和诊断的重要依据。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植物检疫是一项传统的植物保护措施,但又不同于其他的病虫防治措施。其特点是从宏观整体上预防一切(尤其是本区域范围内没有的)有害生物的传入、定植与扩展。植物检疫相关检测与处理技术是植物检疫措施实施的核心,了解植物检疫检测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有助于植物检疫措施实施。
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是指以立法手段防止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传播有害生物的措施。是植物保护工作的一个方面,其特点是从宏观整体上预防一切(尤其是本区域范围内没有的)有害生物的传入、定植与扩展。依据《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整理出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并总结相关防控策略。
嫁接育苗就是指在育苗期间,利用商品性、经济性好的优良品种作接穗,选择根系发达抗病性、适应性强的其它品种作砧木,进行嫁接组合,培育优质壮苗的育苗方法。嫁接育苗不仅解决了温室蔬菜生产中由于多年连作、造成土壤传染性病害日趋严重、用化学药剂无法根治的问题,而且由于嫁接苗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增强,最终解决了某些蔬菜(如黄瓜等)的抗逆性差、产量不稳的问题。
嫁接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具有着重要的生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