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德沐农业文库共享网 (下载更清晰,上传赚农币,请收藏本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文章 > 水稻稻粒黑粉病介绍与防治
水稻稻粒黑粉病介绍与防治
编辑:一片柚子叶 类别:粮油烟茶 浏览量:1031 发布日期:2023-09-25

水稻稻粒黑粉病介绍与防治

水稻稻粒黑粉病(也叫黑穗病、乌米谷等),是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它是典型的通过花器侵染的穗部病害。此病害曾经被列为中国对外对内植物检疫对象,但是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和种子的调运,稻粒黑粉病在中国稻区传播蔓延,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发生也日趋严重,进而对杂交水稻种子的质量及产量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制种田母本一般病穗率达到30%~100%,病粒率5%~20%,严重者达60%以上,造成制种产量减产40%~50%,严重者达70%~80%,而且会严重影响杂交种子的质量。因此,了解稻粒黑粉病的流行影响因素及侵染循环,对稻粒黑粉病的防治以及杂交稻制种的产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稻粒黑粉病.jpg

一、   病原菌

关于稻粒黑粉菌的分类地位目前是有一些争议的,有部分学者以胞壁结构的不同特征为依据,认为稻粒黑粉菌应归为齿黑粉菌属。但是目前国际上是将引起水稻稻粒黑粉病的病原物认定为是狼尾草腥黑粉菌(Tilletia barclayana(Bref.) Sacc & Syd)担子菌门腥黑粉菌属。

稻粒黑粉菌的冬孢子近球形,黑褐色,膜厚,表面密生无色或淡色的齿状突起,外围往往有一透明的尾状残余物。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担子顶端轮生指状突起,上生20~60个线形、无色、无隔的担孢子。担孢子萌发成菌丝或产生次生担孢子。

 微信图片_20230925141914.jpg

二、   病害症状

稻粒黑粉病主要危害水稻穗部,病菌通常在水稻开花至灌浆时侵染,尤其是盛花时最甚,在水稻近黄熟时会有较明显的症状,较为明显的特征是稻粒破裂并释放出成堆的黑色冬抱子粉,粘附于谷粒外壳表面。一般情况下,病穗上只有少数的病粒,同时这些病粒在稻穗上也并无固定位置。

稻粒黑粉病的病粒有四种情况:

1种是病粒颖壳开裂,露出黑色(有时白色)舌状或圆锥状物,有的遇雨淋或吸露水破裂散出黑粉,粘附于裂口附近,这是其中的典型症状。第2种是病粒不变色,似健粒,饱满或略松软,内部有黑粉,破裂后即可散出。第3种是秕谷,病粒呈暗绿色,不充实,与青粒相似。有的变为焦黄色,手捏有松软感,用水浸泡,病粒变黑。第4种是仅局部受害,病粒局部隐暗,米粒部分破坏,胚完好,能萌芽并长成新植株,但是萌发的幼苗细弱。

 

三、   侵染循环及致病机制

稻粒黑粉菌病菌以冬孢子的形式在土壤中、沾附于种子内外以及散落田间粪肥中越冬,成为发病的主要菌原。翌年,冬孢子萌发,产生初生小孢子,再形成次生小孢子释放在空气中,随气流传播到水稻植株上,在水稻开花时进行侵染。病菌从花柱进入到子房,再侵入珠心组织,菌丝在其中生长蔓延,有的紧贴糊粉层细胞,有的在糊粉层细胞间,后期侵染菌丝产生许多瘤状突起,逐渐膨大为椭圆形或近球形。病菌入侵花器后 2 天,子房内出现树枝状膨大菌丝,3 天后形成锥形冬孢子,4~5天后冬孢子变褐色,6 天后形成小刺,11 天后病粒破裂露出黑粉,再次散落田间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冬孢子抗逆力强,在自然环境下能存活1年以上,在贮藏的种子中能存活3 年。

稻粒黑粉病菌的侵染主要是在水稻开花初期,从稻花的柱头侵入从而引起发病。异花授粉的不育系上稻粒黑粉病的危害程度比自花授粉高得多,这是因为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开花时间长而分散、部分颖花开花当天不闭颖或闭颖不严、恢复系花粉量不足或花期不遇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发病较重。另外不同的不育系的柱头活力持续时间的长短、生理抗性的强弱均对病菌侵染有较大影响。

 

四、   流行影响因素

稻粒黑粉病发病严重,病粒率高,除了品种本身的因素外,还与外界因素如田间菌量的多少,扬花时的气候因素以及栽培管理中的施肥,花期相遇情况,父本花粉量是否充足存在关系。

1、  不同品种的开花习性

稻粒黑粉病主要发生在制种稻中的不育系,其发病的轻重与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和生理抗性有密切关系。高产制种技术中要求不育系具有开花时间长、柱头外露率高、开颖角度大等特征,然而正是这些高产特征最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而恢复系的开花习性与不育系有很大的不同,恢复系的开花时间较短,颖壳张开角度较小,柱头很少出现外露的情况,这些特征能减少病菌的侵入,因此恢复系的稻粒黑粉病发病率较低。

2、  田间菌量

田间菌量的多少也是稻粒黑粉病发病是否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田间的菌原主要受种子病粒率、土壤越冬菌原以及使用未腐熟带病菌的粪肥等因素影响。有研究表明,土壤中冬孢子的含量与病害发生程度呈正相关。连年制种的田块一般发病都较重,且制种时间越长,病害越重,这正是与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菌原有关。

3、  气候因素

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水稻抽穗扬花时的气象条件具有密切关系。在水稻的扬花期如遇连续阴雨天气,会导致病害加重。这是因为湿度大、光照不足的条件不仅利于孢子萌发、侵入,而且会使父本花粉量减少,难以飞散,导致母本花期延长,进而延长了侵染期。

4、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田间小气候如湿度、稻株抗病力、母本花期等各方面,进而影响发病情况及程度。播期调节不当,花期相遇不良,则会发病严重。氮肥使用不当,偏施或迟施氮肥,引起稻株徒长,茎秆细嫩,田间湿度增大,这不仅有利于病菌生长,也会使抽穗开花期延长,花期不遇,受病菌侵染的机会增多,导致病害加重。父本花粉量的多少,会影响母本的花期长短,因此也是影响影响制种稻发病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   防治措施

稻粒黑粉病的防治原则上采用“以防病增产的健身栽培为基础,花期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

1、  农业防治措施

(1)    合理安排播期: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最佳的抽穗扬花期,以晴多雨少,日平均温度30℃左右,湿度适中为宜,尽量避免花期与阴雨天气相遇。

(2)    强化父本栽培:培育父本多蘖壮秧,合理配置行比,保证充足的花粉量,提早父本花期,确保花期相遇。

(3)    减少初侵染源:制种田实行轮作、换茬,减少田间菌量积累,收获后进行深耕,将病菌翻入土层深处;种子进行严格消毒,做好晒种、选种、浸种工作;粪肥充分腐熟后再施用,避免肥料带菌;及时摘除病穗,防止病害加重。

(4)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做到科学配方施肥,不迟施、偏施氮肥,防治稻株徒长,增强父本和母本的抗病性,抽穗集中整齐,穗层整齐,提高花期相遇,减少病害发生。

2、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要适时、适法。防治稻粒黑粉病的药剂目前常用的多为内吸型药剂及其复配制剂,有多菌灵、戊唑醇、三唑酮、烯唑醇,以及复配制剂烯唑醇·多菌灵、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乳油等。药剂喷施防治关键时期一般在母本始花前的 3~7天、始花期、盛花期以及灌浆期。

六、   防治难点

稻粒黑粉病的防治一般在杂交稻制种的盛花期喷药能达到最好的药效防治,但是这个时间段也正好是影响不育系结实最敏感的时期。若此时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则利于病害发生而不利于病害防治,会贻误最佳防治时期,给病害防治带来难度。而且由于病菌孢子来源广、渠道多且产生次生小抱子的持续时间长,在适宜的条件下很快就能完成侵染,因此一般保护性的杀菌剂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若选择内吸性的杀菌剂,它的防治效果较好,但在盛花期施药对结实率以及最终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药剂防治能有效杀死病菌,但却会影响异交结实受精或籽粒发育,两者很难协调。因此施药方式、施药时期的把握以及药剂的选择是稻粒黑粉病在药剂防治方面存在的一个难点,既要保证防治效果,又不能影响结实率和产量。

 

参考文献:

1、  曾令凑.稻粒黑粉病菌的分类归属及防治对策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11(3):137-139.

2、  胡艾.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防治技术[J].种子世界,2005(2).

3、  刘占山.稻粒黑粉病病原生物学特性及病害药剂防治研究[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06.

4、  康艳琼 李勇 李开平.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种子科技, 2010(01):27-29.

5、  杨章华.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稻粒黑粉病的防治[J].植物医生,2010,23(4):4-5.

6、  戴 雷,张道环,于立繁等.水稻粒黑粉病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2):261-265

7、  李忠芹,曹跃先,司宏明.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4,31(2):29-30.

8、  黄福亮.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有效防控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37(13):120-121.

网站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的资讯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德德沐农业”的立场或观点。出于为网友提供更多资讯为目的,本网站所发布的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及图片内容若涉及到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德德沐农业”取得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联系方式:发送邮箱到dedemu@139.com邮箱或与网站客服联系。

相关推荐

悬赏问答

标题:

类别:

问题描述:

图片上传:

选择图片

悬赏农币数:

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