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生草是对全园或行间生草.不使土壤暴露,每年刈割或常年不刈割的一项土壤管理方法,对于维持土壤基础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推动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草制在欧美、日本等国果园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生草制,并率先在福建、广东、山东等地果园中应用,但因各果产区气候、立地条件差别较大,在草种选择与利用上缺乏相应的规范化技术,加之受传统大田耕作“除草务尽”、“与果争肥水”等思想影响,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
圣女果,又称小西红柿、小番茄果、樱桃番茄等,圣女果为茄科番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喜光,对水分要求较多,空气相对湿度以45%~50%为宜,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因其玲珑剔透,酸甜适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备受消费者喜爱,为都市果蔬畅销品种。
秋季是柑橘衰弱树、移栽树、超多果树管理的关键时期,柑橘好看又好吃,要及时做好管护工作。具体讲,柑橘秋季管理要抓好四个关键:
蓝宝石葡萄(Sweet Sapphire Grapes),别名:美国黑提、月光之泪、东方蓝宝石,欧亚种,发明人是前美国农业部科学家戴维凯恩(David Cain),专利编号:USPP23531,专利品种名:IFG six。是近年来美国加州推广的又一奇特大粒中晚熟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原产于美国加州,中国目前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辽宁,新疆,河北,江苏,四川。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主要以观光采摘为主。
优质葡萄的标准不仅仅是香甜,还需要有色泽,也就是着色均匀,果面亮丽。在市场上,色泽成为消费者判断果实品质的标准之一,同样的一种葡萄,色泽艳丽的要比着色不均的卖价高上不少。如何促进葡萄着色也是果农所关心的问题,今天就以葡萄中比较热门的一个品种——夏黑,来说说影响其着色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用脱落酸来有效促进着色,一起来看看吧!
红巴拉多葡萄,亲本为巴拉得×京秀。果穗大,平均穗重800g,穗重2000g,果粒大,长椭圆形,着生中等紧密,平均粒重9g,穗重12g。紫红色,皮薄,肉质脆甜,品质上。北方地区7月中下旬成熟,属于极早熟的葡萄品种。在浙江金华地区5月6日开花,6月17日转色,6月27日成熟,从萌芽到成熟仅需要100天左右。
柑橘的主要树形有自然园头形、自然开心形、变则主干形、矮干多主枝形、塔形和篱壁形等,现介绍于后。
这是保证优质商品果的关键。果实在袋内要求生长100~110天左右,双层内红育果袋,最好分两次除袋。高海拔果实着色快,可在果实正常采摘前15~20天除袋,低海拔地区果实着色慢,可在果实正常采摘前20~25天除袋,先摘除外袋,3~5天内再除去内袋。
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果园秸秆覆盖能明显改变土壤一年中的温度,一般情况覆盖果园0~20cm土层的温度变化幅度比对照小,其基本规律是:秋冬季土温较高,春季回升较慢,夏季炎热季节较低。冬春季果园覆盖后,由于减弱了地温的散失,提高土壤温度2~6℃,防止或减缓了冻土层的产生,使果树根系安全越冬。在夏季避免了太阳直射地面,又使表层土温比不覆盖的低3~5℃。因此,由于覆盖使根系处于适宜生长状态,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发育。
腐殖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大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腐殖酸的比例最大,土壤腐殖酸是物理化学上的非均相复杂混合物分子量是多分散的,该混合物是由天然的、分子量较高、黄至黑色、无定形、胶状、具有脂肪性和芳香性的有机聚电解质组成,不能用单一的化学结构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