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由于不适宜所处的环境条件,或受到其它生物的侵染,使得正常的生理程序遭到干扰,以致其生长和发育明显受阻,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称为果树病害。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科学有效防治病虫害,减少产量损失,对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小麦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等一类病虫害暴发为害频率增加,土传病害、茎基腐病等新发生病虫逐年加重,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控全过程指导服务,特制定2022—2023年度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防控技术方案。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种植过程中是离不开的,它对葡萄的产量增加和提高品质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使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其见效快,效果佳,很多时候出现了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导致种出来的葡萄出现各种问题。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葡萄上常用的调节剂有哪些,以及其作用机理吧。
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指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这个定义正确地表示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和特性。土壤之所以能生长绿色植物,是由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肥力。土壤这种特殊本质,就是土壤区别于其它任何事物的依据。土壤肥力虽与土壤物质组成有联系,但主要受土壤性状的影响。
在古代的农村,流行一句俗语:“冬天把地翻,害虫命归天”。所以,有人就把这句俗语套用在果园管理中,要求果园进行冬季深翻,这样将会对果树造成极大的伤害。
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按其需求量分为大、中、微量三种。这些元素在土壤中以不同形式存在,有些元素的形式不经转化是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而元素的转化必须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才能进行。因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在矿质营养元素的转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普遍认为有机态氮如氨基酸等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需经过矿化作用转化成简单的无机态氮后才可进行吸收。
在农业生产中最离不开的就是土壤,土壤要是得病,那就危险了,因为土壤所得的一些病往往是隐藏的,很难发现,而一旦发病,就会对作物造成极大伤害,例如落花、落果、裂果、果实品质低,并且果树本身也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例如叶片发黄、枝条易折断、主干表皮脱落、一些枝芽、花芽也会死亡。什么是土壤病呢?
这项工作应从建温室时就做好。根据各地区的纬度选择适合的温室高度及棚膜与地面的角度,尽可能优化日光温室的光热效应。温室的覆盖物要确保有效,不可凑合。必要时向阳面的底角夜间增盖一层草帘或安装热风炉以提高棚室内夜间的温度。此外还要经常清扫温室棚膜表面,增加透光率。
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生育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最适宜的昼夜温差10~15℃。黄瓜高温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2~0℃冻死,如果低温炼苗可承受3℃的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