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德沐农业文库共享网 (下载更清晰,上传赚农币,请收藏本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文章 > 《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五版 徐汉虹主编) 考题及答案
《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五版 徐汉虹主编) 考题及答案
编辑:陈诗婷 类别:农业书籍 浏览量:278 发布日期:2024-04-05

《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五版 徐汉虹主编) 考题及答案

植物化学保护学.jpg


书籍全称:《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五版)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简介:植物化学保护学是研究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植物病原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的一门科学。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2020年获得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奖,是一本规划级“植物化学保护学”教材。

 详细介绍:植物化学保护学的核心是如何科学地使用农药,强调农药、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合理使用农药。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也适合于从事农药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人员以及农药使用人员学习农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农药主要品种性质和特点、农药的科学使用等相关知识。

答题赢农币.png

请进入微信小程序查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哪种农药于1885年开始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 )

A. 波尔多液

B. 巴黎绿

C. 二硝基邻甲酚

D. DDT

2. 1939年瑞土科学家缪勒发现(   )的杀虫作用,这是现代化学合成农药的里程碑。

A. 波尔多液

B. 巴黎绿

C. 二硝基邻甲酚

D. DDT

3. 1962年美国的卡森(RachelCarson)女士编写出版了(   )一书,论述了化学合成杀虫剂对大自然的危害,唤起了人们对农药残留的重视。

A. 《农药学》

B. 《寂静的春天》

C. 《痛失未来》

D. 《植物化学保护学》

4. 判断题:我国把天敌昆虫,甚至转基因抗有害生物的植物(如抗虫棉等)也归为农药。 (   )

A. ×

B. √

5. 用来防除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商品活体生物称为(   )。

A. 生物化学农药

B. 生物体农药

C. 生物技术农药

D. 化学农药

6. 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体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或药剂对有害生物的内在致死能力称为(  )。

A. 药效

B. 致病力

C. 毒力

D. 致死中量

7. 在一定条件下,可致供试生物半数死亡机会的药剂剂量称为(   )。

A. 药效

B. 毒力

C. 致死中量

D. 药力

8. 评估杀虫剂药效的基本指标是(   )。

A. 发病率

B. 病情指数

C. 致死中量

D. 校正死亡率

9. 农药使用不当而影响敏感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现象称为(   )。

A. 药害

B. 非侵染性病害

C. 侵染性病害

D. 生理性病害

10. 判断题:化学治疗指数越小,药剂对植物越安全;安全系数越大,药剂对植物越安全。 (   )

A. ×

B. √

11. 农药使用后对当茬作物不产生药害而残留在植株体内的药剂可转化成对植物有毒的化合物,使后茬作物发生药害的现象称为(   )。

A. 二次药害

B. 慢性药害

C. 急性药害

D. 残留药害

12. 判断题: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一般加工成悬浮剂。(   )

A. ×

B. √

13.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螟丹易溶于水,但其在水中易分解,最适合加工成(   )。

A. 可溶性粉剂

B. 水剂

C. 乳油

D. 油剂

14. 粉剂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   )以下,一般不需要稀释而直接供喷粉使用,也可供拌种、配制毒饵、毒土等使用。

A. 1%

B. 5%

C. 10%

D. 15%

15.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性是(  )。

A. 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

B. 具有烃基

C. 具有羧基

D. 具有苯环

16. 判断题: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越小,亲油性越强。(   )

A. ×

B. √

17. 一种农药可加工成何种剂型,首先取决于(   )。

A. 原药的理化性质

B. 农药使用上的必要性

C. 农药使用上的安全性

D. 经济上的可行性

18. 以触杀作用为主的杀虫剂进人昆虫体内的主要屏障是(   )。

A. 口腔

B. 体壁

C. 气门

D. 触角

19. 下列农药中,通过抑制昆虫几丁质生物合成发挥作用的是(  )。

A. 苏云金芽孢杆菌

B. DDT

C. 阿维菌素

D. 噻嗪酮

20. 昆虫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

A. 轴突

B. 神经元

C. 端丛

D. 胶质细胞

21. 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的作用是对(   )产生抑制作用。

A. 氯离子通道

B. 钠离子通道

C. 乙酰胆碱酯酶

D. 几丁质生物合成

22. 昆虫的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后,最初症状往往表现为(   )。

A. 高度兴奋、痉挛

B. 畏水

C. 拒食

D. 畏光

23. 下列农药中主要通过抑制呼吸作用达到杀虫效果的是(  )。

A. 克百威

B. 毒死蜱

C. 二硝基酚杀螨剂

D. 阿维菌素

24. 波尔多液属于(   )。

A. 无机杀虫剂

B. 有机氯杀虫剂

C. 有机磷杀虫剂

D.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25. 下列属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是(   )。

A. 茚虫威

B. 对硫磷

C. 毒死蜱

D. 林丹

26.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以(  )为模板的仿生合成农药。

A. 乙酰胆碱

B. 二硝基苯酚

C. 毒扁豆碱

D. 箭毒

27. 下列农药属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是( )。

A. 辛硫磷

B. 茚虫威

C. 醚菊酯

D. 硫丹

28.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利用动物毒素进行仿生合成的杀虫剂杀螟丹属于( )。

A. 甲脒类杀虫剂

B.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C.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D. 有机磷杀虫剂

29. 判断题: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对蜜蜂和家蚕没有毒性。(   )

A. ×

B. √

30. ( A )是组成昆虫表皮的主要成分,在昆虫的外骨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 几丁质

B. 纤维素

C. 肌动蛋白

D. 球蛋白

31. 下列农药中易光解的是(   )。

A. 氯氟氰菊酯

B. 除虫脲溶液

C. 茚虫威

D. 硫丹

32. 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类杀虫剂、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属于(   )。

A. 有机磷杀虫剂

B. 有机氯杀虫剂

C. 昆虫生长调节剂

D. 引诱剂

33. ( A )是由昆虫咽侧体分泌,控制昆虫生长发育、变态及滞育的重要内源激素之一。

A. 保幼激素

B. 蜕皮激素

C. 几丁质

D. 变态激素

34. 蜕皮激素由昆虫(  )分泌。

A. 神经分泌细胞

B. 前胸腺

C. 咽侧体

D. 心侧体

35. 保幼激素和保幼激素类杀虫剂对昆虫的主要作用是(   )。

A. 击倒昆虫

B. 干扰昆虫交配

C. 阻止昆虫发育,抑制变态发生

D. 使昆虫高度兴奋、痉挛

36. 判断题:保幼激素分子所起的是间接作用,必须通过细胞内第二信使的传递。(   )

A. ×

B. √

37. 抑食肼和虫酰肼属于(   )。

A. 保幼激素类杀虫剂

B. 蜕皮激素类杀虫剂

C.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D. 有机氯杀虫剂

38. 下列农药中属于天然植物源杀虫剂的是(   )。

A. 印楝素

B. 吡虫啉

C. 阿维菌素

D. 多杀菌素

39. 判断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除虫菊素的杀虫活性降低。( B )

A. ×

B. √

40. 杀菌剂暂时性抑制真菌生长的生物学性质称为(   )。

A. 杀菌作用

B. 消杀作用

C. 抑菌作用

D. 抗菌作用

41. 下列农药中能诱导植物抗病性的是( )。

A. 三环唑

B. 咯喹酮

C. 烯丙苯噻唑

D. 唑瘟酮

42. 石灰处理土壤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原理是( A )。

A. 改变土壤酸碱度

B. 改变土壤温度

C. 改变土壤湿度

D. 改变土壤结构

43. ( B )的发现开启了现代选择性杀菌剂发展新的里程碑。

A. 无机杀菌剂

B. 内吸性杀菌剂

C. 有机杀菌剂

D. 广谱杀菌剂

44. 利用杀菌剂抑制病菌的繁殖,阻止发病部位形成新的繁殖体,控制病害流行危害,这种作用原理属于杀菌剂的(   )。

A. 保护作用

B. 治疗作用

C. 铲除作用

D. 抗产孢作用

45. 判断题:三乙膦酸铝能防治致病疫霉引起的番茄晚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 )

A. ×

B. √

46. 叶面喷雾和喷粉是防治作物生长期( )病害最主要的和最有效的施药方法。

A. 土传

B. 气传

C. 种传

D. 虫传

47. 利用杀菌剂防治土传病害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   )。

A. 喷雾

B. 喷粉

C. 种子处理

D. 土壤处理

48. 除草剂在某个用量下对一些植物敏感,而对另外一些植物安全,这种现象称为( A )。

A. 选择性

B. 特异性

C. 差异性

D. 专化性

49. 一些除草剂对作物具有较强的毒性,施药时可利用(  )而获得位差选择性。

A. 杂草与作物在土壤或空间中位置的差异

B. 作物与杂草发芽早晚的差异

C. 作物与杂草出苗早晚的差异

D. 作物与杂草开花早晚的差异

52. 利用时差选择性使用除草剂时,在免耕油菜田,一般在( A )采用灭生性除草剂防除水稻田残留杂草或稻茬苗。

A. 油菜种植前

B. 油菜苗出土后

C. 油菜开花后

D. 油菜播种后

53. 植物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吸收与输导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称为( B )。

A. 形态选择性

B. 生理选择性

C. 位差选择性

D. 生物化学选择性

54. 判断题:易吸收与输导除草剂的植物对除草剂常表现敏感。 (   )

A. ×

B. √

55.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称为(   )。

A. 形态选择性

B. 生理选择性

C. 位差选择性

D. 生物化学选择性

56. ( C )是除草剂进入植物的第一道屏障。

A. 形成层

B. 细胞壁

C. 角质层

D. 质膜

57. 草铵膦能抑制(   )的生物合成。

A. 组氨酸

B. 谷氨酰胺

C. 芳香族氨基酸

D. 支链氨基酸

58. (   )是抑制微管的典型代表。

A. 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

B. 激素型除草剂

C.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

D. 草铵膦

59. 下列除草剂中属于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的是(   )。

A. 氰氟草酯

B. 喹禾糠酯

C. 氟乐灵

D. 莠去津

60. 1956年第一个具有属间(水稻与稗草)选择性的芳酰胺类除草剂(   )问世。

A. 敌稗

B. 丁草胺

C. 乙草胺

D. 丙草胺

61. (   )是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发现的,是除草剂进入超高效时代的标志。

A. 敌稗

B. 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

C. 磺酰脲类除草剂

D. 莠去津

62. 下列性质中不属于杀线虫剂棉隆的性质的是(   )。

A. 低毒

B. 纯品为无色结晶

C. 易潮解

D. 不溶于水

63. 下列属于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   )。

A. 矮壮素

B. 多效唑

C. GA3

D. 苄氨基嘌呤

64. 下列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能促进成熟的是( A )。

A. 乙烯利

B. GA3

C. 矮壮素

D. 萘乙酸

65. 下列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能促进发芽的是(  )。

A. 增甘磷

B. 吲哚乙酸

C. 丁酰肼

D. 脱叶磷

66. 下列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能增强植物抗性的是( A )。

A. 矮壮素

B. 乙烯利

C. 丁酰肼

D. 萘乙酸

67. 判断题:较高的空气湿度可以增加进入植物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药量。(   )

A. ×

B. √

68. 判断题:普通强度的阳光照射不利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渗入。( A )

A. ×

B. √

69. 害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这一现象称为( B )。

A. 害虫的抵抗力

B. 害虫的抗药性

C. 害虫的免疫性

D. 害虫的自然耐药性

70. 判断题:在大田防治中一旦出现药效降低的现象,一定是因为害虫出现了抗药性。(   )

A. ×

B. √

71. 害虫抗药性倍数RR在10.0≤RR<40.0范围,属于(   )。

A. 敏感性下降

B. 低水平抗药性

C. 中等水平抗药性

D. 高水平抗药性

72. 害虫的一个品系由于相同抗药性机制、或相似作用机制或类似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称为( C )。

A. 负交互抗药性

B. 多重抗药性

C. 交互抗药性

D. 多抗性

73. 害虫的一个品系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药性基因或等位基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都产生抗药性,这种现象称为(  )。

A. 负交互抗药性

B. 多重抗药性

C. 交互抗药性

D. 选择抗性

74. 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大范围限制杀虫剂的使用,达到保存昆虫对药剂的敏感性,从而维持杀虫剂的有效性,这样的措施称为(   )。

A. 害虫抗药性治理

B. 害虫敏感性治理

C. 害虫综合防治

D. 害虫选择性治理

75. 判断题:植物病原菌更容易对非选择性杀菌剂产生抗药性,而难以对选择性强的杀菌剂产生抗药性。( A )

A. ×

B. √

76. 植物病原物抗药性是由(   )决定的。

A. 植物病原物种群初始量

B. 药剂施用量

C. 植物病原物本身遗传基础

D. 农药的选择性

77. 植物病原物细胞中可能存在几个主效基因可以决定对一种药剂的抗药性,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即可表达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称为( B )。

A. 主效基因抗药性

B. 寡基因抗药性

C. 聚基因抗药性

D. 多重抗药性

78. 有些植物病原物对少数药剂的抗药性是由许多微效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这些微效基因的作用可以相互累加,使抗药性水平显著增加,这就是( C )。

A. 主效基因抗药性

B. 寡基因抗药性

C. 聚基因抗药性

D. 多重抗药性

79. 农药在土壤中随水垂直向下移动的能力称为(   )。

A. 淋溶作用

B. 挥发作用

C. 沉积作用

D. 吸附作用

80. 在农药对鱼类急性毒性的等级划分中,LC50>10mg/L属于(   )。

A. 剧毒

B. 高度

C. 中等毒性

D. 低毒

81. 下列杀虫剂中对家蚕有剧毒的是(   )。

A. 有机磷

B. 氨基甲酸酯

C. 沙蚕毒素类

D. 溴氰菊酯

82. 陆生的各种植物、水生的高等植物和藻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 消费者

B. 生产者

C. 分解者

D. 转化者

83. ‌农药使用到采收需要间隔的时间叫做( B )。

A. 持效期

B. 安全间隔期

C. 观察期

D. 降解半衰期

84. 计算杀菌剂药效的方法一般采用作物被害率法,常将施药区和空白对照区的被调查作物按病害程度进行分级,然后根据( C )计算防治效果。

A. 发病率

B. 校正死亡率

C. 病情指数

D. 作物存活率

85. 就农药的物理性质而言,(   )是与农药科学使用关系最密切的因子。

A. 形态

B. 极性与蒸气压

C. 硬度

D. 生物活性

 二、多选题

1.    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可将农药分为( )。

A. 化学农药

B. 生物源农药

C. 生物技术农药

D. 杀虫剂

2.    按农药的主要防治对象分类,可将农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 )。

A. 杀线虫剂

B. 杀鼠剂

C. 除草剂

D. 植物生长调节剂

3.    以下属于杀虫剂作用方式的有:( )。

A. 胃毒

B. 触杀

C. 内吸

D. 趋避

4.    按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农药的毒性可分为(ABC)。

A. 高毒

B. 中毒

C. 低毒

D. 无毒

5.    提高分散度对药剂的影响包括( )。

A. 增加农药覆盖密度

B. 改善农药颗粒在处理表明上的附着性

C. 改变药剂颗粒的运动性能

D. 提高固液分散体系的悬浮率及乳液的稳定性

6.    下列属于农药助剂的是(ABD)。

A. 填料或载体

B. 乳化剂

C. 二硝基邻甲酚

D. 润湿剂

7.    下列属于可溶性粉剂加工方法的是( )。

A. 喷雾冷凝成型法

B. 包衣造粒法

C. 干燥法

D. 粉碎法

8.    下列属于悬浮剂组分的是(BCD)。

A. 填料

B. 原药

C. 消泡剂

D. 防冻剂

9.    乳油的主要组分包括(ABC)。

A. 原药

B. 乳化剂

C. 溶剂

D. 润湿剂

10.  下列属于物理型缓释剂的是( )。

A. 微胶囊剂

B. 烟剂

C. 塑料结合剂

D. 多层带剂

11.  下列属于农药施用方式的是(ABCD)。

A. 喷雾法

B. 喷粉法

C. 熏烟法

D. 毒饵法

12.  航空施药法的缺点有(ACD)。

A. 施药地块必须集中,否则作业不便

B. 作业效率高

C. 可能缩小有益生物的生存空间

D. 施药成本偏高、农药飘移严重

13.  表面活性剂的两亲分子结构使其具有的基本应用特征是( )。

A. 在溶液的气液界面上不定向排列

B. 在溶液的气液界面上定向排列,形成单分子膜

C. 在溶液中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可以形成胶束

D. 在溶液中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胶束消失

14.  下列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AB)。

A. R-COONa(K)

B. R-OSO3Na

C. 酯类

D.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15.  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有( )。

A. 口腔

B. 体壁

C. 气门

D. 肛门

16.  下列农药中,以乙酰胆碱酯酶作为作用靶标的是(AD)。

A. 克百威

B. DDT

C. 氟氯苯菊酯

D. 毒死蜱

17.  下列农药中以氯离子通道作为作用靶标的是( )。

A. DDT

B. 氟氯苯菊酯

C. 阿维菌素

D. 弥拜菌素

18.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脊椎动物的不良影响包括(ABCD)。

A. 支气管阻塞,吸人空气受阻

B. 血压降低

C. 膈神经肌肉联结点阻塞

D. 脑的呼吸中心出现故障

19.  地下害虫可用下列哪些农药防治:(ABD)

A. 氟化钠

B. 氟硅酸钠

C. 百草枯

D. 辛硫磷

20.  下列农药中目前仍可以使用的是( )。

A. 百草枯

B. 六六六

C. 硫丹

D. 辛硫磷

21.  下列农药中具有触杀作用的是(ABCD)。

A. 辛硫磷

B. 乙酰甲胺磷

C. 茚虫威

D. 异丙威

22.  下列农药中具有内吸作用的是(BC)。

A. 茚虫威

B. 涕灭威

C. 乐果

D. 辛硫磷

23.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主要以(AC)发挥作用。

A. 胃毒

B. 内吸

C. 触杀

D. 拒食

24.  下列农药中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的是( )。

A. 杀螟丹

B. 硫双威

C. 氯氰菊酯

D. 杀虫单

25.  杀虫环和杀虫磺具有(ABC)作用。

A. 胃毒

B. 触杀

C. 内吸

D. 趋避

26.  下列农药中主要通过抑制几丁质合成来发挥作用的是( )。

A. 苯甲酰苯脲类杀虫剂

B. 噻二嗪类杀虫剂

C. 杀螟丹

D. 杀虫单

27.  下列农药中对哺乳动物毒性低,对环境无污染,属于环境友好农药的是(BC)。

A. DDT

B. 除虫脲

C. 双三氟虫脲

D. 甲胺磷

28.  下列农药中以防治鳞翅目害虫为主的是( )。

A. 杀虫环

B. 杀虫磺

C. 氟氯氰菊酯

D. 四氟醚菊酯

29.  下列农药中能够杀螨的是(CD)。

A. 醚菊酯

B. S-氰戊菊酯

C. 氟虫脲

D. 螺虫乙酯

30.  吡虫啉能够防治(ABCD)。

A. 蚜虫

B. 飞虱

C. 叶蝉

D. 蓟马

31.  吡虫啉的性质包括( )。

A. 内吸活性

B. 无色晶体

C. 水溶性

D. 易溶于二氯甲烷

32.  下列属于氯化烟酰类杀虫剂的是(AB)。

A. 噻虫嗪

B. 哌虫啶

C. 抑食肼

D. 醚菊酯

33.  下列农药中从天然产物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ABD)。

A.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

B.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螨剂

C. 无机杀虫剂

D.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34.  下列农药属于吡咯类杀虫杀螨剂的是( )。

A. 溴虫腈(虫螨腈)

B. 丁烯氟虫腈

C. 唑虫酰胺

D. 双甲脒

35.  下列农药属于吡啶类杀虫剂的是(AD)。

A. 吡蚜酮

B. 丁烯氟虫腈

C. 噻虫嗪

D. 氟虫酰胺

36.  下列农药中能作用于昆虫细胞鱼尼丁受体的是( )。

A. 阿维菌素

B. 氟虫酰胺

C. DDT

D. 溴氰虫酰胺

37.  鱼藤酮具有(ABD)作用。

A. 胃毒

B. 触杀

C. 内吸性

D. 细胞呼吸抑制

38.  人的苦参碱中毒症状为( )。

A. 流涎

B. 呼吸和脉搏加重

C. 步态不稳

D. 畏光

39.  下列农药中对鱼有毒的是(ABC)。

A. 除虫菊素

B. 鱼藤酮

C. 硫丹

D. 除虫脲

40.  苦参提取物还对蔬菜上的(ABCD)等多种病害有抑制作用。

A. 霜霉病

B. 白粉病

C. 灰霉病

D. 疫病

41.  下列农药中能使真菌附着胞的黑色素生物合成受阻,失去侵入寄主植物能力的是( )。

A. 三环唑

B. 咯喹酮

C. 烯丙苯噻唑

D. 唑瘟酮

42.  杀菌剂的作用原理包括(ABCD)。

A. 保护作用

B. 治疗作用

C. 铲除作用

D. 抗产孢作用

43.  以下属于杀菌剂抑制或干扰病菌生物合成的作用机制的是( )。

A. 抑制细胞壁组分的生物合成

B. 抑制细胞膜组分的生物合成

C. 抑制核酸生物合成和细胞分裂

D. 抑制病菌氨基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

44.  杀菌剂最主要的使用方法有(ABCD)。

A. 喷雾

B. 喷粉

C. 种子处理

D. 土壤处理

45.  以下病害中哪些必须用种子处理才最有效的:(AC)。

A. 禾谷类作物黑穗病

B. 水稻稻瘟病

C. 水稻恶苗病

D. 水稻白叶枯病

46.  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种子处理防治效果的是( )。

A. 药剂的种类及其处理剂量

B. 病害种类

C. 处理温度

D. 种子类型

47.  杀菌剂土壤处理的方法有(ABCD)。

A. 浇灌法

B. 沟施法

C. 撒布法

D. 注射法

48.  波尔多液的性质有( )。

A. 天蓝色胶状悬浊液

B. 对金属容器有腐蚀作用

C. 酸性

D. 碱性

49.  下列农药中属于内吸性杀菌剂的是(BCD)。

A. 菌核净

B. 甲基立枯磷

C. 三乙膦酸铝

D. 多菌灵

50.  下列杀菌剂中可用于防治作物锈病的是(ACD)。

A. 萎锈灵

B. 稻瘟灵

C. 丙环唑

D. 啶酰菌胺

51.  下列杀菌剂中对白粉病防治效果比较好的是( )。

A. 丙环唑

B. 烯唑醇

C. 三唑酮

D. 稻瘟灵

52.  下列抗生素中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是( )。

A. 链霉素

B. 灭瘟素

C. 春雷霉素

D. 放线菌酮

53.  下列情况中容易导致除草剂土壤位差选择性失败的是(ABCD)。

A. 小粒种子作物浅播

B. 除草剂淋溶性强

C. 地块砂性、有机质含量低

D. 积水的低洼地块

54.  莠去津对玉米安全,而对大多数杂草有毒害,其原因是它在玉米体内发生( )反应,从而降低其毒性。

A. 脱氯反应

B. 谷胱甘肽轭合反应

C. N脱烷基反应

D. 水解反应

55.  除草剂茎叶吸收的途径主要是(AB)。

A. 叶表皮

B. 气孔

C. 伤口

D. 皮孔

56.  除草剂从根部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有(BCD)。

A. 凯氏带

B. 质外体系

C. 共质体系

D. 质外-共质体系

57.  下列属于除草剂作用机制的是(ABCD)。

A. 抑制光合作用

B. 破坏植物呼吸作用

C. 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D. 干扰植物激素的平衡

58.  下列除草剂中能抑制类胡萝卜素合成的是( )。

A. 氟草敏

B. 氟啶草酮

C. 吡氟酰草胺

D. 草甘膦

59.  下列属于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共同特点的是(ABCD)。

A. 以茎叶处理为主,表现出很强的茎叶吸收

B. 多用于阔叶作物田

C. 用来防除禾本科杂草

D. 对哺乳类动物低毒

60.  双氟磺草胺可有效防除( )。

A. 猪殃殃

B. 麦家公

C. 荠菜

D. 牛繁缕

61.  五氟磺草胺可有效防除(ABC)。

A. 稗草

B. 莎草科杂草

C. 阔叶杂草

D. 千金子

62.  下列除草剂中属于高残留除草剂的是(BCD)。

A. 百草枯

B. 咪唑乙烟酸

C. 氯嘧磺隆

D. 甲磺隆

63.  按照来源与结构可将杀鼠剂可分为( )。

A. 无机杀鼠剂

B. 植物性杀鼠剂

C. 速效性杀鼠剂

D. 有机杀鼠剂

64.  杀鼠剂的作用机制包括( )。

A. 拒食

B. 抗凝血作用

C. 不育作用

D. 影响神经系统

65.  杀鼠剂一般以(ABCD)等形式使用,也可采用熏蒸、飞机灭鼠等。

A. 毒饵

B. 毒粉

C. 毒水

D. 毒糊

66.  下列杀鼠剂中具有不育作用的是(AB)。

A. α-氯代醇

B. 莪术醇

C. 敌鼠

D. 氟鼠灵

67.  下列农药中属于硫代异氰酸甲酯类杀线虫剂的是( )。

A. 威百亩

B. 阿维菌素

C. 棉隆

D. 氯唑磷

68.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线虫剂主要通过( )防治线虫。

A. 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B. 抑制线虫侵入植物取食的能力

C. 破坏雌虫引诱雄虫的能力

D. 导致线虫的发育和繁殖滞后

69.  赤霉素类物质能够(ABCD)。

A. 打破植物体某些器官的休眠

B. 促进长日照植物开花

C. 改变某些植物雌雄花比率

D. 诱导单性结实

70.  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BCD)。

A. 促进果实成熟

B. 促进细胞分裂

C. 诱导离体组织芽的分化

D. 抑制或延缓叶片组织衰老

71.  下列因素中会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效果的是( )。

A. 环境条件

B. 使用浓度

C. 使用时期

D. 植物生长发育状况

72.  害虫抗药性的机制包括( )。

A. 害虫代谢的增强

B. 害虫靶标部位对杀虫剂敏感性降低

C. 杀虫剂穿透速率降低

D. 行为抗药性

73.  下列属于害虫抗药性治理化学防治技术的是( )。

A. 农药交替使用

B. 农药的限制使用

C. 农药混用

D. 增效剂的使用

74.  下列属于杂草对除草剂抗药性机制的是( )。

A. 除草剂作用位点的改变

B. 对除草剂解毒能力的提高

C. 对除草剂的隔离或屏蔽作用

D. 吸收传导的差异

75.  下列反应中属于农药直接光解反应类型的是(AB)。

A. 光水解反应

B. 脱卤作用

C. 光敏化

D. 光猝灭

76.  下列属于农药对人体慢性毒性的表现形式的是( )。

A. 致畸

B. 致癌

C. 致突变

D. 过量服用所致的上腹灼痛、腹泻

77.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根据不同的属性(起源、生境)可基本划分为3类:( )。

A. 陆地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 淡水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78.  下列属于农药对生态系统不良影响的是( )。

A. 减少生物多样性

B. 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

C. 生态系统简单化

D. 对害虫天敌的毒杀

79.  下列方法中属于农药残留分析测定前的净化方法的是(AB)。

A. 吸附柱层析法

B. 液液分配法

C. 高效液相色谱法

D.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80.  下列生物中常用于农药残留生物测定的是( )。

A. 大肠杆菌

B. 大型水蚤

C. 高敏感性家蝇

D. 发光细菌

81.  农药登记试验主要哪些方面考察农药的特征:(ABC)

A. 化学特征

B. 生物学特征

C. 应用技术

D. 硬度

82.  农药生物测定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

A. 相对地控制环境条件

B. 必须设立对照

C. 处理必须设置重复

D. 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

83.  下列属于除草剂对种子萌发影响的测定方法的是( )。

A. 培养皿法

B. 萝卜子叶法

C. 黄瓜幼苗形态法

D. 叶鞘滴注法

84.  就农药的化学性质而言,(BC)与农药使用技术关系最为密切。

A. 生物活性

B. 农药的化学稳定性

C. 农药的化学反应性

D. 极性

85.  农药混用的优点有( )。

A. 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对象

B. 减少施药次数,降低施用成本

C. 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发展速度

D. 提高对被保护对象的安全性

86.  以延缓抗药性为目的的农药混配混用应遵循( )原则。

A. 各单剂应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没有交互抗药性

B. 单剂之间有增效作用,持效期尽可能相近

C. 各单剂对所防治的对象都是敏感的

D. 最佳配比一般是两种单剂保持选择压力相对平稳的质量比 

网站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的资讯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德德沐农业”的立场或观点。出于为网友提供更多资讯为目的,本网站所发布的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及图片内容若涉及到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德德沐农业”取得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联系方式:发送邮箱到dedemu@139.com邮箱或与网站客服联系。

相关推荐

悬赏问答

标题:

类别:

问题描述:

图片上传:

选择图片

悬赏农币数:

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
0.1549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