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倒病、立枯病、 “沤根”(由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是蔬菜苗期的主要病害
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甘蔗病害有120多种,我国已发现64种。主要有:凤梨病、眼斑病、黄斑病、鞭黑穗病、赤腐病、花叶病(嵌纹病)、宿根滞顿病等。
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东北地区是大豆的主要产地,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各种病害的为害,减产严重。
1、杨梅树的扦插一般选在春季的4月份或者夏季的7月下旬。 2、春季扦插一般选择半木质化的健壮枝条,夏季扦插则选择结果枝的健壮枝条,将扦插条加成14厘米左右的枝条,在枝条最后一个节靠近基端的位置将枝条削平,前插条保留3片叶。 3、将扦插条的基部在0.1%的硝酸银或者萘乙酸等生长素溶液中浸泡12小时左右,然后取出备用。 4、扦插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扦插床温度和湿度要方便调节,春季扦插温度一般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90%~95%,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 5、夏季扦插要增加浇水频次,一般每周浇一次水。 无公害杨梅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时宜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早熟品种可选择4月中下旬开始成熟的丁岙梅、水梅;中熟的品种可选择4月下旬开始成熟的荸荠种;晚熟品种可选择5月上中旬开始成熟的东魁、炭梅。 二、园地选择 (一)海拔条件 据石屏的种植经验,杨梅苗宜种植在海拔1300-1800米的缓坡山地。 (二)温度条件 杨梅苗生长的最适年平均温度一般在15-21℃,绝对最低温为-9℃,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8℃。 (三)降雨与湿度 杨梅苗生长要求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70%以上。 (四)土壤条件 杨梅苗适宜在松软、排水良好、富含石砾的砂质红壤和黄壤上生长。土壤PH值在4.5-5.5之间,其上生长狼蕨、杜鹃、松、杉、毛竹、麻栎等植物。通过种植实践证明,阳岗石土壤上种植的杨梅苗能早挂果、早成熟、果味甜。 (五)坡向和风 杨梅苗应选择交通方便、有水源的山地坡地种植。对坡向要求不严,不论哪一个坡向都可种植。风太大的地区不宜种植,因为风太大,会影响授粉授精和产量,而且树体易被风损伤。 三、苗木种植
又名杨梅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凡杨梅产地几乎都有分布。为害叶片,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症状及发病规律: 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囊孢子),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后干枯脱落。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5月中旬以后借雨水溅泼传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现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现大量落叶。该病一年发生一次,无再次侵染。土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的杨梅发病严重。
持续充足的水分对杨梅结瘤及根瘤的生长很重要,持续供给充足的水分,可大幅度地提高杨梅的根瘤固氮活性、结瘤量和枝叶生长量。
1)发生特点:杏仁蜂幼虫在杏核内蛀食杏仁,可将杏仁吃光,造成落果或果实干缩后挂在树上。该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园内落杏、杏核及枯干在树上的杏核内越冬越夏,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4月下旬化蛹,杏花落花后开始羽化,咬破杏核爬出。在杏果指头大小时成虫大量出现,随后在核皮与核仁之间产卵,卵期10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在核内食害杏仁,6月上旬老熟,在杏核内越夏越冬。被害杏果5月上旬开始脱落或干缩在树上。幼虫期长达10个月,且均在杏核内,这对人工防治非常有利。 2)防治措施:彻底清园,秋季要彻底清扫杏园内的落杏、杏核,用竹竿彻底摘除树上未脱落的干杏,并集中烧毁,只要这一步做得彻底,可基本上消除次年杏仁蜂的危害,消灭越冬虫源。秋季结合杏园深翻,将落地杏核深埋在土中,可有效防止成虫羽化出土。用水选法淘汰被害杏核,因被害杏核较轻,入水后漂浮在水面上,可捞出集中烧毁或深埋。成虫羽化期喷洒45%丙溴·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15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落花后向树上喷洒2.5%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次,消灭成虫,防止产卵。 (2)朝鲜球坚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