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真菌生殖机制的差异,相同的环境因素如营养条件、温度、光照、pH和通气情况等,对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有不同的影响。有利于生殖的条件往往不利于生长;适应生长的环境条件往往比生殖条件更广泛。Hawker1966年根据环境对真菌繁殖的影响提出了5点规则:①菌丝生长的最适环境条件对其无性繁殖可能是最适的,但对其有性生殖一般不适合。②任何特殊的允许形成孢子的条件范围都比允许菌丝生长的范围窄,适合有性生殖的条件范围比无性生殖的也要窄。③孢子形成,特别是有性生殖,在营养要求方面比菌丝生长的要求严格。④利于启动生殖的条件对于随后生殖体的发育和成熟并非同样有利。⑤因为营养生长、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所需的条件不同,因而从理论上讲,通过恰当地调整环境条件来控制生长类型是可能的。
微生物无处不在,分离真菌时,稍有疏忽,杂菌就会混在目标菌种中,即使没有疏忽,分离材料中除了病菌外,还可能存在内生真菌,也可混在菌种中。同种病菌中也存有不同菌系的可能性。因此,对一种真菌在进行深入研究以前,菌种的纯化是必要的。此外,研究真菌的遗传和变异、性征和同宗或异宗配合等现象,都要求菌种从单个孢子(或小段顶端菌丝)繁殖而来。菌种纯化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设备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病原真菌的种类繁多,其分离的方法不同,而同一种材料又可用不同的方法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直接挑取法、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
常用杀菌剂的知识详解
用病原物接种植物,在一定条件下诱导植物发病,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主要是:①按照柯赫法则对病害进行诊断;②研究病原物的寄生现象、寄主范围以及病害发生发展规律;③研究病菌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二者的识别与信息交流;④研究防治措施和方法,例如进行药剂筛选、测定和筛选抗病品种等。
为诱发病害,首先在理论上要了解病害发生的相关因素。植物病害的发生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作用的双方又都受环境条件所左右。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近年来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生物杀虫剂,其安全性高、低毒,防虫效果好,在农作物抗虫特性改良、害虫防治领域表现出非常大的潜力。本文就目前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活性的增效机制研究进展,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伴孢晶体杀虫剂研究进展,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蚊菌株研究进展以及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发掘方法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与其他生物一样,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必需一定的营养。病原微生物的寄生性不同,所需的营养条件也各有差异。专性寄生物大多数只能寄生活体,则活的植物即是其培养基;而兼性寄生物可以通过人工培养,在死体物质上、人工养料上进行生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生长发育与致病性的关系,必须预先了解其营养要求和培养条件。
植物病害的标本,是植物病害症状的最直观的实物记载,是识别和描述植物病害症状的基本依据,也是进行植物病理学工作最为直接和基础的试材。对于具体的植物病害的研究,可在田间观察的基础上,在室内作进一步比较鉴定,从而作出准确的诊断、识别和鉴定,这对于掌握病害发生的种类和危害情况,深人研究发生规律,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制定病害防治的综合措施,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是植物病理学教学和研究中的首要工作。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必然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在组织和器官上呈现为肉眼可见到的病状。此外,在病部还可以发现病原物的某些结构或分泌物,称为病征。所以,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两部分。每种病害都有其特定的症状表现,可以作为病害具体描述、命名、识别和诊断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