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害虫使用的以天然矿物质为原料的无机化合物统称无机杀虫剂。 按其所含的元素,无机杀虫剂可分为:①无机砷杀虫剂,例如亚砷酸酐、砷酸铅、砷酸钙等;②无机氟杀虫剂;③其他无机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是一类含氯原子的有机合成杀虫剂,也是发现和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杀虫剂。滴滴涕和六六六是这类杀虫剂的杰出代表,具有广谱、高效、价廉、急性毒性小等特点,20世纪40-70年代,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在防治卫生害虫和农业害虫方面发挥过重大作用。
杀虫剂施用后,必须进入昆虫体内到达作用部位才能发挥毒效。药剂可以从昆虫的口腔、体壁及气门进入昆虫体内。
农药施用方法是指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所采用的各种施药技术措施。按农药的剂型和施用方式可分为喷雾法、喷粉法、施粒法、熏烟法、烟雾法、毒饵法等。由于耕作制度的演变、农药新剂型、新药械的不断出现,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施药技术还在继续发展和提高。
农药剂型加工最主要的目的是赋形,即农药原药经加工后便于流通和使用,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应用技术对农药分散体系的要求。除此之外,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加强,降低使用毒性、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生物活性也成为农药剂型加工的主要原则。 一种农药可加工成何种剂型,首先取决于农药原药的理化性质,尤其是在水中及有机油剂中的溶解性和物理状态,还应取决于化学稳定性以及使用上的必要性、安全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因此一种农药虽可加工成很多剂型,但在实际应用中,其加工的剂型往往是有限的。
农药助剂是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过程中添加的、用于改善药剂理化性质的辅助成分,又称为农药辅助剂。助剂本身基本无生物活性,但影响制剂稳定性、使用性能和防治效果。农药品种繁多,理化性质各异,剂型加工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需要的助剂种类也不同。
农药施于农作物后,如果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药害,轻者减产,重者可使作物死亡。但也有一些药剂,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除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外,还有刺激作物生长的良好作用。
农药之所以对有害生物具有防治效果,除了一些特异性杀虫剂外,基本都是由于药剂对生物体具有直接的毒杀作用或致毒效应。这种致毒作用的强弱常以毒力或药效作为评价。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的结果。
关于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天然产物源杀虫剂、以天然抗菌活性物质为先导化合物创制新型杀菌剂、利用组合化学理论通过组装多种活性基团开发出特高效杀菌剂、以重要杀菌剂已知作用靶标功能的调控或相关因子作为新靶标创制杀菌剂、基于已知作用靶标研发广谱高效新型杀菌剂、改良己商品化的杀菌剂、除草剂、加工剂型及施药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科学。植物化学保护学与农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在农药的发展史上,有一些重要的人和事是值得我们提及的。在与农作物病虫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和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植物病原真菌孢子的萌发试验在植物病害的防治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孢子萌发的方式是某些真菌鉴定的依据,研究病原真菌的生活史及环境与发病的关系、进行药效测定,以及在人工接种之前检查孢子的存活力等都需借助于孢子萌发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