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害虫使用的以天然矿物质为原料的无机化合物统称无机杀虫剂。 按其所含的元素,无机杀虫剂可分为:①无机砷杀虫剂,例如亚砷酸酐、砷酸铅、砷酸钙等;②无机氟杀虫剂;③其他无机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是一类含氯原子的有机合成杀虫剂,也是发现和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杀虫剂。滴滴涕和六六六是这类杀虫剂的杰出代表,具有广谱、高效、价廉、急性毒性小等特点,20世纪40-70年代,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在防治卫生害虫和农业害虫方面发挥过重大作用。
杀虫剂施用后,必须进入昆虫体内到达作用部位才能发挥毒效。药剂可以从昆虫的口腔、体壁及气门进入昆虫体内。
农业防治是指利用农田耕作、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等控制和减少农田土壤中杂草种子基数,抑制杂草的成苗和生长,减轻草害,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损失的杂草防治的策略方法)农业防治是杂草防除中重要的和首要的一环。其优点是对作物和对环境安全,不会造成任何污染,联合作业时,成本低、易掌握、可操作性强。但是,农业防治难以从根本上削弱杂草的侵害,从而确保作物安全生长发育和高产、优质。
物理性防治是指用物理性措施或物理性作用力,如机械、人工等,导致杂草个体或器官受伤受抑或致死的杂草防除方法,它可根据草情、苗情、气候、土壤和人类生产、经济活动的特点等条件,运用机械、人力、火焰、电力等手段,因地制宜地适时防治杂草。物理性防治对作物、环境等安全、无污染,同时,还兼有松土、保墒、培土、追肥等有益作用。
检疫杂草主要靠其种子或果实传播。杂草种子检疫的主要程序:①审查输出输入农产品原产地的检疫证明书及其具体内容;②大致检查货物外部是否附有杂草种子;③按一定比例取样检验,然后进行室内检查分离;④杂草子实的鉴定
外来人侵植物是指非在原生态系统进化出来的,而是由于人为的因素被引人新生态环境,能在其中自然延续其种群(建立自然种群),对新生态环境或其中的物种构成一定的威胁的植物。由于外来入侵植物的潜在危害性,也可以称之为外来杂草。外来杂草已经在中国造成一些危害。
对杂草进行分类是识别的基础,而杂草的识别又是杂草的生物、生态学研究,特别是防除和控制的重要基础。
农田杂草群落是在一定环境因素 的综合影响下,构成一定的杂草种群的有机组合。这种在特定环境条件不重复出现的杂草种群组合,就是杂草群落(weed community)。 杂草群落的形成、结构、组成、分布,直接受农田生态环境因子的制约和影响。研究其内在关系,是杂草群落生态的主要内容,也为杂草的生态防除提供理论依据。
农药施用方法是指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所采用的各种施药技术措施。按农药的剂型和施用方式可分为喷雾法、喷粉法、施粒法、熏烟法、烟雾法、毒饵法等。由于耕作制度的演变、农药新剂型、新药械的不断出现,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施药技术还在继续发展和提高。
农药剂型加工最主要的目的是赋形,即农药原药经加工后便于流通和使用,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应用技术对农药分散体系的要求。除此之外,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加强,降低使用毒性、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生物活性也成为农药剂型加工的主要原则。 一种农药可加工成何种剂型,首先取决于农药原药的理化性质,尤其是在水中及有机油剂中的溶解性和物理状态,还应取决于化学稳定性以及使用上的必要性、安全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因此一种农药虽可加工成很多剂型,但在实际应用中,其加工的剂型往往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