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扦插:剪取花卉的茎、叶插入苗床,使其成长为一棵完整的植株,这种方式称为扦插。用作扦插的材料(根、茎、叶)被称为插穗。 2、嫁接:将一个植物的芽或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上,使两个部分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叶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 3、压条:利用母株枝条压入土中,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其生根,从而获得新植物的方法称为压条,例如贴梗海棠、夹竹桃、母株枝条多而长,压入土中又有生根,因此多采用压条繁殖。压条法操作方便,压后不需要特殊的管理,成活率高,因此它是木本花卉常用的一种繁殖方法。 4、分株:分株繁殖是将花卉植株的蘖芽、球茎、根茎、匍匐茎等从母株上分割下来,另行栽植而成独立新株的方法。分株法分为全分法和半分法两种。 山竹的种子是单性繁殖的,所以山竹的繁殖为无性繁殖。土壤和水分要求山竹对土壤的适应性广,结在树上的山竹排水条件要求好,相对粘土,山竹更喜欢有机物丰富,ph值在5—6.5的砂壤。山竹在年降雨量2000—2500mm的热带雨林生长茂盛。的生长条件是温暖、潮湿,无雨季的地区。病虫害雌黄病会引起树枝和树干流出黄色渗液,如果树皮损伤会导致果实变苦。收获山竹栽培后,7—12年开始结果。嫁接的,6年结果。 山竹寿命长达70年之久,但生长缓慢,从栽培到结果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果实成熟期为5—10月,以8—10月产量较高。山竹树高达10米,叶长椭圆形,厚革质,先端渐尖、全缘;花径约5厘米,萼片4片,花瓣4片,肉质粉红色;果实球形,直径6—8厘米,深紫红色果壳厚而韧,含单宁,可以入药;果柄处有4片硬而内卷的大型革质萼片,果顶有星状花纹,有4—8瓣不等。 山竹树可长到7-25米高,树冠为圆形或圆锥形,树皮为黑褐色,树皮汁液为黄色,至少需要5-6年才可结果,而大多数则需要8-10年。树叶对生,长8-15厘米,为常绿厚叶,光泽皮革质感。花直径2.5-5厘米,雄花或两性花,两性花生
山竹果原产于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在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缅甸栽培较多。山竹果树属于“超热带气候植物”,无法在 4.4℃ 以下或 37.8℃ 以上的气温下生存。在北纬 20° 的地方栽种山竹果树均无法成功。台湾引种试种未能成功,其关键在于:高温为其重要生长因子之一,如气温低于4°C,必遭寒害致死。目前中国也只有保亭、五指山发展种植。山竹果是品质高档的水果,目前国内外市场上销售的山竹果,都是从马来西亚、泰国进口的,中国每年都需进口几千万吨山竹果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消费主要市场分布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山竹果制成的果汁饮料、糕点、果冻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山竹果糕年销售量达万吨。 物以稀为贵,加上山竹果营养价值高,美容、药用价值也很高,能防癌、抗癌,目前已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医药厂家、专家研究山竹果萃取物——山酮素,用于防癌、抗癌。山竹果吃了也有增进免疫系统健康,令人身心舒畅,整个山竹都有用,故深受人们的推崇。目前也有以山竹果实做的饮料登陆香港,正切合香港年轻一代中意果汁饮料的趋势。因为从成熟采收始到采收完毕约有2~3个月,所以大量种植山竹果销售绝对没问题
人心果,也叫吴凤柿、赤铁果等,是一种山榄科的热带水果,因外形长得像人的心脏而得名。人心果目前在市面上还是比较少见的,不过它的食用价值很高,因此种植效益也十分可观。那么我们种植人心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下面田野乡间小路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人心果的种植要点。 一、土壤 土壤要求结构层健全,耕作层、渗透层不能够被破环。一般都是要肥沃疏松的深厚土壤,如果条件有限,可以改良土壤,主要用施腐熟肥改善贫瘠,中耕改善板结,挖沟起垄排水解决积水,可以掺沙改善通透性。这样土壤就可以栽培。 二、控水 喜欢湿润的环境,需要环境湿度能比其他的果树要高一些,但是不能积水,水渍根系,就用生长危险,会沤根烂根,停止生长而死亡。浇水就在花果期需要浇水最多,在前期长叶正常生长时就可以少量多次保持湿润就好了。果实转色后不要浇水,避免水分过多。采收后需要大量漫灌一次补充消耗。 三、施肥 春天抽新梢需要大量的养分,可以追施一些速效氮肥,使枝梢生长迅速。促发更多新梢,增大树冠。可以结果的成年树就可以在三年份时追施促梢肥。到了结果期可以多施一些磷钾肥,或是农家肥,草木灰之类的,来提供整个结果期的养分 保证果实营养所需。采收后要施肥补充树体营养可以施用来年基肥的一半,也可以算是一种底肥,施肥可以增加温度,安稳过冬。 四、温度、光照 人心果喜欢高温环境,生育适温22到30度,冬季能耐2到3度低温,大树在零下2.2度低温就会受害,零下4.5摄氏度下几小时就会严重冻害,幼苗在零下1度时就会受冻枯死。不怎么能接受强烈太阳光,一般都需要覆盖遮阳网种植,否则容易落花落果,阴天可以揭掉遮阳网。 以上就是人心果的种植要点,人心果是热带水果,对种植环境的温度光照等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不能盲目种植,平时要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搭配肥料使用,同时也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育苗技术
炭疽病是鳄梨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成熟果实,也可侵染叶片、嫩枝、花及幼果;引起落果及果实腐烂,缩短货架期。 一般果实成熟后发病,果熟前病斑直径不超过5mm,圆形,轻微凹陷,棕色或黑色。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很快,凹陷明显,病斑中心出现辐射状开裂;终病斑连片,出现粉红色分生孢子堆。随着果实逐渐成熟,病原菌能侵入果肉,造成黑绿色干腐。 防治方法:果园内发病枝条,剪除病叶,消除传染源。采后尽早进行低温预处理和低温贮藏。几乎所有鳄梨品种对该病原菌都敏感。防治的关键是尽量减少其他果实病害发生(尤其是尾孢斑点病)及避免果实运输中的机械损伤。 牛油果鳄梨疮痂病
般莲雾定植穴耕种帮建议挖好后让其暴晒风化一个月,所以莲雾定植穴需要提前一个月挖好。同时在种植前1~2个月下基肥,先把表土回入最下层;接着每穴放杂草、绿肥、枝叶和石灰0.3千克混合,再回一层表土,放塘泥、土杂肥30千克和0.2千克的磷肥;再回一层心土填充至地面20厘米时,放入经混合抠过的禽畜粪10~15千克、钙镁磷肥1.0千克、复合肥0.2千克;再加回土拌匀填平,最后盖一层10~15厘米左右的土。这样待20天左右土壤下沉后定植最好。 1、山地种莲雾前准备 山地定点挖穴要根据梯面的宽度来定,梯面如果较窄的,采用单行种植,梯面如果较宽的,则采用双行种植,如果种一行仍留出一定面积耕地的,可采用“品”字形布点种植。莲雾种植穴根据株距确定,要求较大而且较深,以有利于莲雾根的舒张生长,每个种植穴须挖深0.8~1米,宽约1米。每穴最好在底层压放鲜绿肥10~20千克,撒施少量石灰;中层施经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或土杂肥30~5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和钾肥1.5千克,并与表土充分拌匀;上层回填表土,回填后,筑高出地表面25~30厘米的小土墩。待泥土经过一段时间沉积后,回落至地表面高后即可种植。 2、平地种莲雾前准备 平地规划种植以东西向成行为好。土层不够肥沃深厚的,仍需挖穴深0.8~1米、宽1米,并按山地种前准备的方法施足基肥。土层较疏松深厚的,可适当挖穴后每穴位施用腐熟农家肥15~20千克,石灰0.3千克,并与表土充分混合均匀,为了避免肥害烧根,应再用表土筑墩。平地应适当开宽30~40厘米、深40~50厘米的排水沟渠,以防止雨季水渍。 莲雾种植条件
是生产中主要的病害,除为害果实外,亦可感染叶片,形成枯干型病斑,成为感染源,田间管理方式良好与否,对本病害的防治,具有极大的关系。防治方法可使用56%特克多可湿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及43%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其他可选的药剂包括50%退菌特、40%灭菌丹、50%敌菌灵、50%托布津及75%百菌清。此外作好果树管理,修剪病枝、徒长枝,使果树通风良好,除可防止病害发生外,亦便利药剂分布均匀。套袋也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措施,在莲雾幼果(吊钟期)先施药剂预防感染,同时立刻套袋,也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田间病枝条、落叶、落果须集中烧毁或搬离果园,降低病原菌密度,可减少病害发生。 2.果腐病
凤梨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甘蔗种苗,使其不能萌发而造成严重损失。由留存在土壤中的病菌或感病种苗及其他感病寄主传播。经种苗两端切口侵入,之后在薄壁组织间迅速蔓延。感病初期种苗切口呈红色,并散发凤梨香味,继而中心薄壁组织被破坏,其内部变空,呈黑色。轻度感病,虽可萌发生长,但生长势弱,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 低温、高湿,长期阴雨天气或过于干旱等不利于蔗苗萌发的因素,均可诱使本病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有粤糖64—395、华南56—12等。 2.种苗消毒。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各1000倍液浸种10min。种苗窖藏前也要消毒。 3.将种苗剥荚后用2%石灰水浸种12—24h,或用清水浸种1—2天。 4.实行水旱轮作。 (二)赤腐病
(1)为害症状 台湾的番石榴目前的经济栽培品种皆无抗病性,番石榴果树一旦感染立枯病菌后,首先由植株的新梢出现病症,受害枝条的新芽不能展开,并转暗色黑化。停止生长,新芽附近的展开叶则黄化呈缺肥状,类似缺镁或缺铁等症状。由全株整体视之,罹病部位枝条的叶片色泽淡、暗,不具生命气息,反射光泽弱,容易与健康植株的叶片分辨。罹病枝条后期容易落叶,病症更明显,病势会逐渐向下发展,藉枝条分叉处由底部向另一新枝条移动,并导致相接枝发病,终向茎基部发展而导致全株枯萎。田间在春季后期、夏季等时期病势发展较轻,病症也较轻微,但秋冬季则发生严重。目前番石榴新品系,如珍珠拔似较泰国拔更易感病。立枯病菌具有型孢子,长椭圆形和短椭圆形,皆为单胞,分生孢子36度,发芽,在16℃和40℃以上不发芽,长椭圆形的孢子较短椭圆的孢子发芽率高2-3倍,菌丝在30℃生长,高于40℃或低于16℃皆不能生长,以26-34℃为生长适的温度,病组织产孢温度在16-36℃产孢量。湿度亦影响产孢,湿度愈高产孢愈多,湿度低于28℃以下,则甚难产孢。 (2)防治方法 立枯病的防治由于目前已知侵入的立枯病菌存在于维管束附近,药剂防治极为不易,所以田间清园的工作极为重要,应避免感病枯枝残留田间,成为二度感染的来源。 防治方法: ①改善果园排灌设施,使土壤保持良好通透性能,以减少菌丝束的传播。 ②坡地果园可植百喜草,不但作好水土保持,调节果园内相对微湿度,亦可阻止菌束的传播。 ③罹病株并避免在病株附近再补植新苗,以减少该病原菌传染源及残存的机会。 ④慎选健康、强壮的种苗,避免在有病株附近的苗圃选种苗,以减少传染病原菌的机会。 ⑤施用有机质肥必须经过发酵后再挖环沟施肥并覆土,避免过度施用生石灰等碱性肥料。 ⑥修剪下来的枝叶应避免放在果树根颈部。使该处能通风良好,挖除或剪除病株、病枝并烧毁,减少该病原菌感染发病的机会。 ⑦适时使用杀菌剂进行灭菌,如修剪后果园全园喷药,有效的药剂包括:苯菌灵、真菌除、有机铜剂及氢氧化铜。 番石榴枝枯病
番木瓜环斑花叶病一般称花叶病,在番木瓜的主要种植区都有发生。 (1)症状发病初期,在茎、叶脉及嫩叶的支脉间出现水渍斑,随后在嫩叶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病症状,在感病果实表皮上也出现水渍状圆斑(环斑),几个圆斑可联合成不规则形。低温期,病株叶片大部分脱落,幼叶出现畸形。 (2)病原及传播番木瓜病毒病的病原有番木瓜花叶病毒、番木瓜环斑病毒和番木瓜畸叶病毒。自然传播媒介为桃蚜和棉蚜,且传播率非常高。摩擦非常容易传毒,田间病株叶片与健株叶片进行接触摩擦,便可传染。 (3)发病条件 ①气候条件。温暖干燥年份,发生严重。因此耕种帮建议在广州地区的气候条件下,一年可出现两个发病高峰期和一个病株回绿期。4月至5月及10月至11月上旬,月平均温度为20-25℃,则发病株多,症状明显;7月至8月,平均温度为27-28℃,是病株回绿期,症状消失或减缓。高温对本病病毒有抑制作用,病株每天加温至40℃,4小时连续4天,病株明显回绿,病斑消失,但停止高温后几天,症状再度出现。 ②果园位置。因本病主要由蚜虫传染,凡与旧果园或与邻果园病株毗邻的植株发病快,发病率高。连年种植的果园,发病早,发病率高。 ③植株的生育期及生长状况。番木瓜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均可感染环斑花叶病。 (4)防治方法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只是采取以栽培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选种耐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增强植株抗、耐病能力。 ③及时挖除病株。
大果甜杨桃是热带和温带常绿果树,生长快,结果早,一年多次开花结果,果实优,爽脆多汁,深受群众喜爱。但是,长期以来,杨桃栽培都是粗放式管理,单产低、品质劣、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都较差。因此,我所于2001年4月开始采用塑料大棚栽培大果甜杨桃,面积0.43公顷。定植当年挂果,每公顷产量第一年5700kg,第二年27000kg,第三年63000kg,比露地栽培提早30~40d或推迟50~60d成熟,年挂果期8~10个月,同时改善了品质,可避免成熟期的风雨灾害及冬季低温霜害,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1建设塑料大棚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