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充足的水分对杨梅结瘤及根瘤的生长很重要,持续供给充足的水分,可大幅度地提高杨梅的根瘤固氮活性、结瘤量和枝叶生长量。
1、杨梅树的扦插一般选在春季的4月份或者夏季的7月下旬。 2、春季扦插一般选择半木质化的健壮枝条,夏季扦插则选择结果枝的健壮枝条,将扦插条加成14厘米左右的枝条,在枝条最后一个节靠近基端的位置将枝条削平,前插条保留3片叶。 3、将扦插条的基部在0.1%的硝酸银或者萘乙酸等生长素溶液中浸泡12小时左右,然后取出备用。 4、扦插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扦插床温度和湿度要方便调节,春季扦插温度一般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90%~95%,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 5、夏季扦插要增加浇水频次,一般每周浇一次水。 无公害杨梅栽培技术
1)发生特点:杏仁蜂幼虫在杏核内蛀食杏仁,可将杏仁吃光,造成落果或果实干缩后挂在树上。该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园内落杏、杏核及枯干在树上的杏核内越冬越夏,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4月下旬化蛹,杏花落花后开始羽化,咬破杏核爬出。在杏果指头大小时成虫大量出现,随后在核皮与核仁之间产卵,卵期10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在核内食害杏仁,6月上旬老熟,在杏核内越夏越冬。被害杏果5月上旬开始脱落或干缩在树上。幼虫期长达10个月,且均在杏核内,这对人工防治非常有利。 2)防治措施:彻底清园,秋季要彻底清扫杏园内的落杏、杏核,用竹竿彻底摘除树上未脱落的干杏,并集中烧毁,只要这一步做得彻底,可基本上消除次年杏仁蜂的危害,消灭越冬虫源。秋季结合杏园深翻,将落地杏核深埋在土中,可有效防止成虫羽化出土。用水选法淘汰被害杏核,因被害杏核较轻,入水后漂浮在水面上,可捞出集中烧毁或深埋。成虫羽化期喷洒45%丙溴·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15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落花后向树上喷洒2.5%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次,消灭成虫,防止产卵。 (2)朝鲜球坚蚧
一、育苗浸种催芽 每亩温室需种子50~75克。用50~55℃温水浸种,水温降至35℃浸泡3小时,捞出置于28~30℃处催芽,一般24小时可出芽整齐。播种采用沙箱或沙床播种,以便嫁接。播种后,白天保持25~30℃,夜间保持15℃以上,保持沙箱或沙床适宜的水分。嫁接采用靠接或插接。嫁接后立即栽入营养钵,摆入苗床,扣小拱棚增温保湿。从播种到定植,包括嫁接成活过程,共需35天左右。 二、定植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株杂草,深翻细耙,按80~100厘米行距开沟,施入基肥,每亩1500千克腐熟鸡粪或3000千克农家肥,加入50千克硫酸钾,使粪土掺匀起垄,垄高13厘米左右。定植方法在垄台中央开定植沟。100厘米行距,按30厘米株距栽苗。每亩温室栽苗2000株左右,可进行单蔓整枝。如双蔓整枝,则行距100厘米,株距40厘米,每亩栽苗1500株左右。要选长势整齐的苗,栽植深度要一致,定植水要浇足,水渗下后封坨,用小木板把垄台刮平,覆盖地膜后将瓜苗引出膜外。 三、定植后管理温度调节 定植初期密闭保温,促进缓苗。缓苗后,超过35℃时放风,低于25℃就要闭风,午后低于20℃放下草苫,夜间不能低于15℃。 光照调节:每天揭草苫后擦净屋面薄膜,争取多透入阳光,可在温室北墙张挂反光幕,增加光照,提高地温和气温。 插架:用细竹竿插架,单蔓整枝每株甜瓜插一根竹竿,双蔓整枝每株甜瓜插两根竹竿。 整枝绑蔓:当甜瓜6~7片叶展开就要绑蔓。单蔓整枝时主蔓先不摘心,选留中部12~15节的子蔓作结果预备蔓,一般留两条子蔓,每条蔓留一个瓜,瓜前留2片叶摘心。主蔓长到25~30节摘心。双蔓整枝在3~4片叶展开时摘心,各叶腋均能发出子蔓,选留两条子蔓,引向两根架竿上,采取与单蔓整
薄皮甜瓜的壮苗标准是:叶色翠绿;茎粗壮,节间短;须根发达,无病虫;苗龄约35天,4-5片真叶。 1、营养土配制用60%的肥沃园田土与40%的腐熟圈肥混合,然后在每立方米混配土中加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将营养土浇透水,扣小拱棚提温。 2、种子处理将种子放入55-60℃的温水中,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30℃,浸种4小时。然后,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捞出后用水冲洗干净,用纱布包好,在28-3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温水淘洗1次,待种子大部分露白时即可播种。 3、播种选择晴天上午播种,每个营养钵中播种1-2粒发芽的种子,然后均匀覆盖1厘米厚的湿润营养土,再覆盖地膜增温。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种育苗。 4、苗期管理 (1)温度管理。从播种到出苗,白天保持25-30℃,夜间16-18℃。播种3天后,应去掉地膜,白天25℃,夜间13-15℃,降温以防徒长。定植前10天通风炼苗,白天可保持在 22-25℃,夜间10-12℃。 (2)水分管理。在播种时浇足水的情况下,第一片真叶出现前,一般不宜浇水。苗期可视墒情浇水1-2次,临定植前3-5天可浇1次水。 (3)矮化处理与摘心。在幼苗具有2叶1心时用60×10-6的乙烯利喷雾,可起到矮化和促进雌花形成的作用。薄皮甜瓜以子蔓和孙蔓结瓜为主,要在3片真叶时对主蔓及早摘心。 另外,香瓜幼苗出土后,在苗床上撒1遍0.5-1厘米厚的潮湿营养土,可填补裂缝和保墒。为防止发生苗期病害,可每隔7天喷施1次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三、定植
柿子角斑病主要为害柿树叶片和果蒂,病菌会吸附在植株上过冬。等到生长阶段的第二年,会借助雨水传播等外部因素扩大传染范围,将会导致柿子树出现早期落叶和落果的现象。叶片受到病菌感染的正面出现不同形态的病斑,呈现出不规则分布,病斑叶内叶脉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变黑,病斑上夹杂着密集的小颗粒状物。叶片背面颜色逐步变淡,而后颜色会不断加深,呈现出黑褐色。病斑从出现一直到定型需要经过30d左右的时间,随着斑病从叶蒂向四周扩散,对于柿子种植品质构成了极大威胁,对于种植整体效益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针对柿角斑病、圆斑病,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防治措施。首先,种植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日常管理维护,发现病叶、病蒂后要及时清除,杀灭越冬病原体,清除落叶以及枝条上残留的病蒂,从而降低污染源的传播扩散。其次,在柿子树开花后的20d内,需要在病菌传播之前喷洒相应浓度的波尔多液,根据实际病情适量选取喷洒次数。柿子叶片对铜离子较为敏感,所以可以通过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进行喷洒。加强种植区域管理,提高通风透光性,降低排水湿度。 1.2柿子炭疽病
山楂在用种子进行繁殖的时候,我们需要先选好种子;种子要选择颗粒饱满的、没有病虫害的、没有外界伤害的、品质优良的种子。然后将种子用湿沙混合均匀,放入深为七八十厘米左右的深沟中,再覆盖一层三四十厘米左右厚度的沙子进行沙藏处理。等到来年的秋季将种子翻出进行播种,或者是在第三年的春季再进行播种。播种的时候我们一般是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每条之间的距离为二十厘米,均匀的将种子撒下,覆土掩种,然后覆盖一层薄沙,浇一遍水,最后等待出苗。等幼苗生长到三十厘米左右的时候,在春季、夏季或者是秋季进行移栽定植。 2、扦插繁殖 山楂的扦插繁殖和其余果树的扦插繁殖存在一定的差别,它不是采用枝条扦插,而是采用根蘖进行扦插。那么我们在扦插之前就需要将山楂树的根蘖挖出,然后选择粗为零点五厘米到一厘米左右的根来作为扦插根。选好扦插根之后,将它切为十三四厘米左右的小段,然后用生根剂将湿沙混合,再将根段放入湿沙中放置一周左右,最后将处理好的根段扦插入育苗地,一般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扦插繁殖最好是选在春季进行,这样它的成活率相对而言会高很多。
沙棘既可以用于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也可应用于食品、医药等等许多领域,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丰产高,现代研究表明沙棘可以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等功效。沙棘油还能美容养颜、延缓衰老。下面来看看沙棘的种植技术。 沙棘是阳性树种,喜光照,在疏林下可以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粟钙土、灰钙土、棕钙土、草甸土、黑护土上都可种植,在砾石土、轻度盐碱土甚至砒砂岩和半石半土地区也可以生长,但是不喜过于粘重的土壤。沙棘对降水有一定的要求,但不喜积水,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或河漫滩地、丘陵沟谷可以生长。沙棘对温度要求不严,在最低-50℃到最高温50℃内均可存活。沙棘极耐干旱、贫瘠和冷热。 育苗前准备工作
沙棘常见的病虫害有干枯病、锈病、叶斑病、沙棘蝇、木蠹蛾、黄褐天幕毛虫、红缘天牛、木虱等。防治干枯病使用浓度为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5天/次,锈病使用波多尔液每15天/次。叶斑病浓度为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5天/次,红缘天牛则要将患虫的部位全部清除并且焚毁,木虱则可以使用浓度为50%的硫磷乳剂1500液。 沙棘常见的病虫害和防治方法 1、干枯病 干枯病是在种植沙棘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状为叶片和茎干发黄,直至干枯死亡。治理干枯病可以使用浓度为65%左右的可湿性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没每半个月喷洒一次,直至病状消除。在平时可以适量的对磷肥和钾肥进行增量,可以对干枯病一定的预防。 2、锈病 锈病主要发生在沙棘的苗期,也别是生长周期在1~3年的沙棘苗,每年的6~8月份是该病的高发期,在六月份每半个月可以喷洒一次波多尔液进行预防,或者是使用浓度为800倍的三唑酮液进行喷洒,也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 3、叶斑病
1、高接树的确定及接穗采集 选择劣质、低产、实生树及淘汰品种,10年生以下,根部、主干、主枝没有受病虫为害或外部损伤,生长良好的植株。接前彻底清园一次,清理树冠,对不合理枝组从基部剪除,保留需要高接的树枝,一般一级分枝留3-4个,二级分枝留6-8个。高接前对病虫严重的梅园先用药防治,并注意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选择适应市场或加工需求的品种或经多年观察性状稳定的优良单株,或营养繁殖的品系,作为母本树,如白粉梅、梨叶梅。夏秋嫁接选择母树上当年生、已老熟、芽眼饱满的壮枝作接穗,采下后立即剪去叶片并留叶柄。冬接选当年生树冠外围中上部生长健壮、无病虫的枝条。采集后应及时用薄膜或湿布包扎好,附上标签,及时嫁接或沙藏。 2、高接换种技术 ①时间芽接6-10月份,枝接11-12月份。 ②部位一般在1-3级分枝上,接口距分叉处10-20cm。保留原树主要分枝层次,每株接10-15个芽。 ③方法主要采用芽接法和枝接法。芽接法:接穗削成盾形芽片,嫁接处斜削稍带木质部,树皮长2-3cm切去2/3,把芽片插入树枝的接口内,对准形成层,用薄膜包扎好,露出芽眼。枝接法:一般采用切接,在嫁接部位锯断后,选择树皮光滑一侧,向上斜削一刀,在斜切面下端稍带木质部平行纵切2-3cm长。在接穗芽背面,削深至木质部,削面长2-3cm,芽下端2-3cm处呈45度斜削一刀,留1-2个芽,在芽上方0.5cm处斜削取下接芽,插入高接部位接口,对准两边或一边形成层,用薄膜带包扎好。 ④接后管理 接后15-20d检查成活率,未成活的及时补接。芽接法成活后应分两次剪掉接口以上枝梢或影响其生长的侧枝。及时抹除接口以下萌蘖。当第一次新梢老熟时,及时解除薄膜。 青梅花果管理技术